在台商的全球布局版圖中,台商將中國大陸定位為生產基地,加工製造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和零組件,很大部分從台灣採購,終端產品主要銷往第三國,特別是美國市場。因此,美國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直接或間接都難免殃及台灣。
在中國大陸的台資企業身處在美中貿易博弈暴風圈內,首當其衝。根據相關資料顯示,⑭中國對美國出口前10大企業都是外資企業,台資有8家;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百大企業中,台資占近四成(合計外資占七成、陸資僅占三成)。
以通訊、資訊電腦相關產品為例,美國主要進口商為美商蘋果(Apple)、美商惠普(HPI)和戴爾電腦(Dell);供應商主要是在中國投資的台資企業。這些以美國市場為主的台商,即便可以承受美國對中國貿易制裁第一波或第二波的衝擊,當美國擴大對中國貿易制裁的規模,毛利偏低的台資企業恐無法承受,最終可能被迫退場。
從廠商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資料分析,可以發現台商深陷美中貿易戰爭漩渦中。中華經濟研究院在2018年11月間的問卷調查發現,⑮有八成的台灣製造業廠商受訪時表示,美中貿易爭端對公司訂單、產能或營運造成影響;其中,表示“訂單與客戶流失”的廠商占全部受訪廠商的比重高達44.8%,較半年前的28.5%高出許多,顯示中美貿易戰對台灣製造業廠商的負面效應愈來愈明顯。
不過,對某些原本與中國廠商在美國市場相互競爭的台灣廠商而言,卻可能拜美中貿易戰之賜而受益。根據財政部統計處的資料顯示,⑯以2018年的資料為例,涵蓋在美國對中國制裁清單的商品對美國出口成長10.7%,而其他未涵蓋在制裁清單的商品,同期間台灣對美國出口呈現負成長( ﹣1.0%),該兩類商品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實績表現之落差,自當年第四季開始明顯擴大。2019年1-7月的資料顯示,台灣對美國出口,清單項目年增率24%,較非清單項目的1.3%多出22.7個百分點,轉單效應非常明顯。
就不同行業比較,資通與視訊產品的轉單效應最為顯著,該類商品對美出口實績,2018年第四季資料顯示,清單項目成長36.3%,而非清單項目則呈現負成長(﹣25.3%)﹔2019年前7個月,清單項目年增率102.7%,遠超過非清單項目的﹣7.3%,尤其是無線電廣播或電視傳輸器具、電腦及其附屬單元(主要為伺服器)、其他通訊器具等產品,其間的落差特別大。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光學器材、紡織品等都呈現類似的態樣,不同程度受惠於轉單效應。
為了規避美中貿易戰火的肆虐,有不少台商在美國客戶的要求下,將產能自中國大陸遷移至第三地;而原已有多元布局的台資大廠,跨國調配產能已如火如荼地在進行。⑰除了一小部分返回台灣投資,多數到第三地投資設廠,主要在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緬甸,南亞的印度,還有北美洲的墨西哥等。
有鑑於美國對中國掀起貿易戰,終極目的在於遏制中國科技進步和經濟崛起;未來兩國在科技主導權,甚至是在地緣政治地位的爭奪或將成為新常態,兩國的貿易摩擦問題看起來並不單純。因此,一般認為,目前兩國的貿易紛爭即使可以達成協議,兩國科技主導權之爭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結束。
六、從“共創價值”思考加強兩岸企業合作
面對兩強之爭,台資相關業者除了致力於分散市場,在生產策略方面已開始嚴肅思考如何克服轉型升級之難,提高全要素生產力,或考慮轉進至第三地生產。必須指出的是,台資企業已深度融入中國大陸的產業鏈,被迫退出的企業不衹本身受到二次傷害,也可能破壞中國大陸辛苦建立起來的產業鏈之完整性,並進一步影響當地就業。因此,協助台資企業穩定經營,鼓勵繼續留在大陸投資生產,或轉進至第三地也好,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可或缺。
近年來,全球產業價值鏈已出現明顯變化,主要是因為:(一) 歐美各國反思過去“去工業化”政策的弊端,紛紛提出“再工業化”策略,吸引製造業回流;(二) 新興國家致力推動經濟發展,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活動,並取得進展,促使國際經貿競爭愈趨激烈;(三) 美中貿易摩擦一再升級,已成為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整的催化因素。
美中貿易爭端延宕,對於已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中的台灣與大陸產業,不確定性帶來的衝擊勢必較大。兩岸企業各有擅長,具有高度互補性,宜從“共創價值”角度思考,一方面轉換心態,破除兩岸企業合作障礙;更重要的是在經濟創新、產業轉型升級、企業互利共生上,探討找出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形塑兩岸合作新模式。
“共創價值”(Value Co-Creation)理論是由核心競爭力理論創始人之一,普拉哈拉德(Prahalad et al)在21世紀初提出,其“共創”概念,超越品質管理,是企業再造、精實生產、催生創新商業模式、擴大獲利和永續發展的秘訣。典型的範例,包括Apple、Google、Nike、Starbucks、GE等,都不再獨自發明新產品和新服務。企業採取“共創價值”的策略思維,解決方案必然會來自不同產業領域的跨界合作。
企業相互競爭雖然是市場之常態,但面對新的國際形勢和新的挑戰,為了克服營運上的瓶頸,再創佳績,兩岸宜在既有的產業合作基礎上,強化企業合作。
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先生曾提出“打造企業共同體”的兩岸合作思路,實務操作上可以從建構產業平台著手。“平台模式”給企業帶來機遇,譬如可以強化協同、減少交易環節、促進資源共享、提升對市場環境的感知能力,同時能充分利用平台的資源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加速創新,促進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創造藍海。
建構平台的路徑思考,可以從企業所在行業價值鏈中的各個環節中,譬如採購、生產、研發、行銷、收付等,找出不能讓人滿意的“痛點”問題切入,將痛點串連起來並創新整合解決方案,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甚至創新商業模式,重新定義企業的價值主張。
平台模式作為新的營運模式,相對於傳統的產品與服務提供模式大不相同,需要有長期的平台戰略和部署,轉型過程中也需要相當的資源投入;同時,價值創造模式與利益關係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複雜,如何協調和有效管理,或將帶給企業嚴峻的考驗。而能否找到適格的專業人才,則是必須克服的另一個問題。
註釋:
①“技術民族主義”是指一個國家將經濟和科技領域定義為與國家安全有關的行為,基於國家競爭力方面的考量,該國希望在該技術領域佔統治地位。參閱王凡,“中美貿易戰:兩國之間高科技較量激戰正酣”(2018年12月26日),2019年1月27日瀏覽,《BBC新聞網》,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6681914 。
②任澤平、羅志恒、華炎雪、賀晨,“客觀評估中美貿易摩擦對雙方的影響”(2019年7月18日),2019年9月6日瀏覽,《搜狐網》,http://www.sohu.com/a/327802257_467568。
③“美中貿易戰效應台商回流美商轉移”(2018年10月30日),2019年4月4日瀏覽,《BBC中文網》,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46032549。
④大陸股市下跌及人民幣匯率貶值,不能夠也不應該都歸咎於貿易戰,美聯儲推動美國的實際和預期利率上升也是原因之一。劉遵義,《共贏:中美貿易戰及未來經濟關係》(台北:時報文化,2019年),頁81-86。
⑤“中國再度閉關,對美國、台灣、韓國的影響有多大”(2019年6月4日),2019年7月3日瀏覽,《今週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906040017/。
⑥“摩根斯坦利報告出來了:貿易戰對中國GDP的影響有多大”(2018年7月14日),2019年7月15日瀏覽,《財經網》,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80714/4486122.shtml。
⑦“美中貿易戰升級將給兩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2019年5月11日),2019年8月24日瀏覽,《美國之音》,https://www.voacantonese.com/a/the-impact-of-us-china-trade-war-escalation-20190511/4913236.html。
⑧財政部統計處,“近期美國對中國大陸貨品加徵關稅之相關影響分析”,2019年8月21日,未出版研究報告。
⑨另一項類似研究得到的結論是,中國出口廠商最終將負擔25%附加關稅中的20.5%,而美國消費者僅負擔其中的4.5%。參閱陸丁,“中美貿易戰,美方經濟損益知多少”(2019年6月5日)2019年6月6日瀏覽,《FT中文網》,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3036?adchannelID=&full=y。
⑩ “美中貿易戰升級將給兩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2019年5月12日),2019年8月12日,《看中國》,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19/05/12/893438.html。
⑪“貿易戰17個月 美股少賺5兆美元”(2019年6月3日),2019年8月25日瀏覽,《工商時報》,https://ctee.com.tw/news/global/100843.html。
⑫“中美貿易戰 台灣最慘?25%關稅對台灣影響全解析”(2019年5月15日),《今周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905150037/。
⑬“聯準會降息替經濟打預防針 短期內恐難再降”(2019年8月1日),2019年9月3日瀏覽,《中央社》,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908010021.aspx。
⑭ “貿易戰煙硝裡的台商大迷航”(2018年7月7日),2018年7月11日瀏覽,《多維新聞網》,http://blog.dwnews.com/post-1037694.html。
⑮“美中貿易戰僅12%台商會回流台灣”(2018年12月19日),2019年1月25日瀏覽,《Money DJ新聞》,https://blog.moneydj.com/news/2018/12/19/。
⑯財政部統計處,“近期美國對中國大陸貨品加徵關稅之相關影響分析”,2019年8月21日,未發表研究報告。
⑰“《台柬越中四國直擊》中美貿易戰延長賽,台商動向大追蹤 台商徹逃中國 倒數90天”,2018年12月12日,2019年6月15日瀏覽,《商業週刊》第1622期,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Article_mag_page.aspx?id=68472&p=2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11月號,總第26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