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史育女:種下梧桐樹 等待鳳凰來
http://www.CRNTT.com   2019-11-22 00:15:12


中華文化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有學者分析到歷史上漢化導致重文輕武,同時使整體國力弱化,古人的偏差統治方針很可能來自過去的資訊不足,及威權封建迷信等觀念的影響,而無法系統地綜觀全貌。處於資訊科學昌明時代的我們,便沒有權利再犯同樣的錯誤。能掌握資訊的時代更有條件以歷史及世界局勢為鏡為鑑,來糾正這些偏差,避免重蹈覆轍。例如,人才培育方向的不均,可以透過全面性落實文武雙全的教育,避免弱化整個民族的競爭力,這也是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的智慧,禮樂射御書數都學習,要使各種天賦各種專長潛能的人都能各盡其才,各得其所,國家社會才能均衡健全地發展,長治久安,有如平衡而健康的生態系才能永續、循環不息。

  中國古史上曾有過數百年無戰爭的時期,顯示有德者治天下才能長治久安。若以現代思維重新詮釋,一個具有反省思考及創新進步能力的政權才是對國族社會人民及文化永續最好的政權。有識者、理性者不會想要一個操弄、欺騙、濫用民脂民膏,不敢面對現實,通不過人性價值及文化考驗的政權。如今,我們有更好的能力去判斷及選擇,不能妄自菲薄,放棄自己的權益。但願未來的炎黃子孫不再因為近代史而沈重,能重拾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及信心。

   一個值得思考的矛盾現象是,孫中山先生的建國藍圖可說是在英國醞釀所成,倫敦蒙難時救他生命及幫他主持正義的都是英國人,英國媒體的報導使他的革命志業廣為人知,國父召開記者會的倫敦酒店至今仍每年在國父誕辰連續三天紀念他。

   然而英國的帝國殖民主義對近代中國傷害甚深,留下許多後遺症。或許可以說,人的良知善念使民間通常講情誼講道義,但是大多數政權對利益卻有更現實的思考,舉著民主自由大旗的歐美國家在大航海時代卻是以奴役、毒害、侵略其他國家種族為富國強兵的途徑?有些地區的種族歧視仍舊嚴重,這些現象的觀察和思考有助於警示青年學子,要安居樂業,要自由民主,若過度依賴外國的力量或口頭上不負責任的支持,可能是緣木求魚。

   炎黃子孫面對排他主義甚囂的西方或宗教文化,必須知己知彼,明白中西文化各自的優缺點或侷限,基礎教育要能讓孩子思考歐洲為何會從希臘羅馬的理性輝煌進入數百年的黑暗時代,理解西方如何從黑暗時代經文藝復興而覺醒?西方的科學如何紮根而導致工業革命與大航海時代的殖民主義?如何把科學精神和技術用在正確之處?大眾思辨及反省能力的建立,也是社會文明提升的重要前提之一。

  因此,務實之道就是要衡量國情、文化,從自己的民族社會做起,捐棄前嫌,寬容對待歷史共業,大家凝聚共識一起努力改革提升。

  (作者史育女,台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自然科學學者,台灣大學及劍橋大學校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