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為個人信息撐起“保護傘”
http://www.CRNTT.com   2020-01-06 08:12:40


  中評社北京1月6日電/2019年12月30日,國家網信辦等4部門聯合發布《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簡稱《方法》),明確9種行為可被認定為“未經用戶同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方法》的出台,無疑為人民群眾維權、監管者執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得到廣泛應用,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等現象也大量存在,違法違規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十分突出,成為全社會普遍擔憂的問題。


  手機App過度采集個人信息呈現普遍趨勢。根據2018年8月份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App個人信息洩露情況調查報告》,我國個人信息洩露總體情況比較嚴重,在共計5458份有效問卷中,有此遭遇的受訪者占比達85.2%。


  大範圍個人信息洩露引發了一系列違法犯罪行為。不法分子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被洩露出去的個人信息,經過篩選分析用戶特征,從事惡意註冊賬號、電信詐騙甚至綁架勒索等精准犯罪活動,嚴重威脅用戶的生命財產安全。


  個人安全意識薄弱和監管不到位是手機App引發個人信息洩露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消費者與手機App服務提供商之間往往處於不對等的地位,只能同意或被迫同意格式條款和信息獲取權限;另一方面,消費者雖有自我保護意識,但缺乏有效的保護手段,不知如何有效保護自己。


  對於廣大用戶來說,該《方法》出台可以清晰了解App是否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可以有針對性地借此維護自己的權益,並向有關部門舉報,有利於增強其對網絡空間的信心;對於監管部門而言,《方法》出台對認定某個App是否構成非法收集個人信息行為,有了科學依據,使得監管部門可有針對性地對App違規行為予以治理,有助於網絡安全法的相關要求真正落地並見實效,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當然,網絡監管和治理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可能僅靠一個《方法》的出台就能徹底解決問題,加之不法分子受利益驅使,不斷提高技術對抗能力逃避監管,打擊App違法違規行為將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


  因此,有關部門應保持對違規違法App的高壓嚴打態勢,適時開展專項整治,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並常態化公布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的典型案例,對其他企業起到警示作用。同時,國家層面要加快立法進度,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為行業長遠發展提供穩健基礎。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