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旅征程上的古鎮,千萬別丟了文脈
http://www.CRNTT.com   2020-01-15 13:22:03


 

  或許因為開發得比較晚,安昌古鎮無意中避開了過度商業化的衝擊,這座古鎮滿街都是原住居民生活的煙火味兒。近日,記者在安昌古鎮採訪時看到,依河而建的老街上掛滿了居民為過年而準備的臘腸、臘肉、魚幹、醬鴨,陽光下,一片惹人的金黃。一些手藝人正在自家門前箍桶、納鞋、打鐵、做竹編,操持著各自的營生。遠處的戲台上,有人在唱蓮花落(一種傳統曲藝),吳儂軟語的調調在空氣中飄蕩著,時遠時近。須發皆白的阿公,在自家門前支張小桌,對著盤茴香豆,慢悠悠地品著黃酒,身邊趴著只懶洋洋的貓。一些遊客感嘆,相比於小橋流水、青磚黛瓦,這些“人的風景”更有味道。

  安昌古鎮管委會辦公室主任王萍告訴記者,這麼多年,古鎮沒有外遷一位居民。人留住了,千百年的越地風情因此得以延續,整個安昌古鎮成為一個活態的博物館。紹興宣卷、紹興祝福、紹興師爺故事、水鄉社戲、三六九傷科、紹興舊婚俗、箍桶技藝、賽龍舟等越地市井風情,依然在安昌古鎮上原汁原味地保存著、生長著,其獨特的原生態之美,攝人心魄,吸引著遊客不斷到來。

  旅遊學者王林指出,古鎮旅遊不僅是看古建築,更是體驗古鎮的民俗文化,遊客通過對古鎮居民行為景觀、日常生活、習俗慣制、歲時節令等民俗文化的體驗,才能達到對古鎮價值的全面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講,古鎮的原住居民不是古鎮旅遊開發的累贅,而是古鎮旅遊可以利用的資源。古鎮旅遊開發最理想的狀態是,古鎮保護與旅遊開發並行,商業氣息與煙火味道並存,原住民與外來遊客各得其樂。

  3 要找到文脈傳承的新方式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旅遊研究專家張輝認為,處在轉型發展節點上的旅遊古鎮,不光需要文化的創意,更需要文脈的傳承。

  位於雲南騰沖的和順古鎮有600多年的歷史,可由於戰爭等方面的原因,和順古鎮的不少文化都被湮沒。2003年,和順古鎮啟動開發後,沒有急於進行商業設施的開發,而是先進行文脈的梳理,先後建設了滇緬抗戰博物館、大馬幫博物館、民居博物館、宗祠文化館、神馬藝術館、皮影藝術館、木雕織布館等旅遊文化場館,同時還以近百年前的“閱書報社”為基礎,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和順圖書館。這些努力讓和順古鎮的歷史和文化融入了當下,避免了文脈的斷裂,為古鎮的長遠發展鋪陳了厚重的文化底色。

  當然,原汁原味、原封不動地保存傳統習俗和歷史文脈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古鎮的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會有自己的變化,會生長出新的形態。對此,勞立江建議古鎮應大力挖掘傳統節日文化 (包括廟會文化、祭祀文化),積極探索新的節日文化形式,讓其成為遊客體驗古鎮文化的新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