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全球經濟增長疲軟,所以去年印度的出口也無法保持以往的勢頭。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相比,雖然印度的出口依存度略低,但為了支撐經濟增長,出口也必須保持堅挺。儘管特朗普揮舞的大棒很少打在印度身上,但印度接到的因受中美貿易戰影響而從中國轉出的訂單卻非常有限,這無疑制約了印度的出口。
從2014年5月走馬上任以來,莫迪總理就開始大力吸引外資,與此同時放寬限制,加強鐵路和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推動經濟增長。從那時以來,印度曾連續5年保持7%以上的增長率,2016年甚至超過了8%,創下了“印度奇跡。”但許多國際機構和專家則質疑這一數據含有不小的水分。
為了防範洗錢犯罪,莫迪政府曾於2016年11月廢除了大面額紙幣,因此引發了不小的抗議風潮。此後他於2017年7月又堅定推出了全國統一的“商品與服務稅”(GST),由此結束了以往各邦稅收混亂的局面,而這一舉措是以往歷屆政府一直缺乏魄力付諸實施的。
從莫迪上任以來,其政策重點始終以厲行改革、推動自由貿易為主,但去年突然出現的掉頭向下態勢,對其繼續維持這一政策形成了嚴峻的挑戰。以至去年11月在泰國曼谷出席RCEP各成員國領導人會議期間,在談判的最後關頭不得不宣佈退出這一框架,使其他成員國均深感失望。
顯而易見,這是由於莫迪總理受到了以農民為主的街頭示威的巨大壓力,而農民是莫迪的主要支持基礎,因此莫迪無法忽視廣大農民的訴求。但莫迪的這一舉動,卻使國際社會不再期待其能夠不懼陣痛堅定推動改革。去年5月莫迪剛得以成功連任,但12月卻由於修改了國籍法,拒絕穆斯林移民入籍,導致全國各地抗議示威此起彼伏,很多人在騷亂中喪生,以至日本首相安倍的訪問也只能推遲。
通過上世紀90年代的持續增長,印度的國力有了明顯提升,由此躋身新興國家行列,如今也是“金磚五國”的重要成員。2018年印度的GDP排名全球第七,與法國和英國的差距非常微小,可望很快取而代之。印度如今是全球第二人口大國,近年每年出生人口比中國多1000萬,每年新生兒數量相當於澳大利亞全國人口,估計在2030年以前將取代中國成為全球頭號人口大國。因此,就“人口紅利”而言,印度仍可望長期維持,每年均有大量年輕人進入勞動力市場,這也是今後印度持續提升國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一個國家制定經濟發展戰略,需要戰略視野和前瞻眼光。眾所周知,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已得到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還被載入了聯合國決議。但作為“一帶一路”沿線最重要國家,印度卻始終游離於該倡議之外,它顯然認為因該倡議包括整個印度洋地區,而中國並非印度洋國家,此舉是中國在與印度爭奪該地區的主導權。儘管中國一再表明,該倡議奉行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精神,但印度就是無法消除疑慮,這樣就使自己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