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疫情難阻中國經濟發展大勢
http://www.CRNTT.com   2020-03-05 09:17:29


 
  一是化疫情為轉機,全面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疫情的發生是對過往生產、消費方式的一次檢驗,也是對當下的考驗更是對未來的校驗,希望能夠在對衝疫情影響過程中,全面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生產、消費模式。充分考慮全球和國內經濟體系前所未有的深度分工性,要從系統角度和整體的角度思考疫情中和疫情後經濟恢復工作。充分考慮目前全球經濟體系的巨大的相互依存性和關聯性,做好進出口企業的支持工作,最大限度減輕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二是完善戰“疫”物資戰略儲備,克服市場失靈。疫情的快速發展引發口罩等醫療物資的短期需求急劇擴張,原有供給體系無法適應產能的急劇擴張,由此帶來這些領域經濟短期劇烈波動,從而帶來了市場失靈。為減緩其對經濟的衝擊,政府應分類分級健全關鍵物資儲備體系,擴充儲備效能,將應急醫用物資納入城市戰略物資儲備體系,分區域布局,登記備案一批戰“疫”生產廠商,採用常態產能和“戰時”產能相結合的管理方式,滾動補充、定期更新和輪替,做到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保障有效供給,進一步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三是溝通上下游,強化命運共同體意識。企業應主動與利益相關者溝通,對於受疫情影響可能延遲完成的交易訂單,應及早與對方協調,重新簽訂相關協議或補充簽訂協議,全面評估企業受疫情影響程度,並爭取上下游企業和金融公司的支持,及時制定合作商的備選方案。同時,企業也可在應對危機過程中,加強員工與企業的關聯性,激發命運共同體意識,攜手員工共同面對挑戰。

  四是部署“新基建”,推動開拓創新。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過程中,互聯網通信技術在調配銷售物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小企業應重點對接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5G、大數據和雲計算等促進產品和服務創新的“新興基礎設施建設”,從智能服務、虛擬運營、內容創新、互動體驗等方面,加強線上線下業務融合,降低運營風險和管理成本、人力成本,開拓收入新渠道,保障特殊時期的多元化市場需求,加快經濟恢復和提高應對經濟風險的能力,實現向高質量發展的跨越。

  五是開源節流,及時止損。企業應綜合運用多種成本管控手段,重構自身的成本能力,控制好固定成本、杜絕虧損及低質量的增長、拋離不良業務,緩解當前資金困難,並利用好減租、減稅、減息、補貼、續貸等政府支持政策,同時積極與社會組織、行業協會、商會聯繫,爭取社會資源支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