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有序復工複產,需走好金融這步“先手棋”
http://www.CRNTT.com   2020-03-18 08:33:34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情況之下,幫助企業有序復工複產成為當務之急。在央行投放超預期流動性、設立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等貨幣政策基礎上,各地方紛紛“加碼”財政貼息、風險補償、保險補貼、新增貸款獎勵等一系列金融扶持措施,大力提升金融支持復工複產作用。受疫情的影響,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正面臨經營困難,風險也急劇放大。如何改變金融機構“順周期”經營模式和習慣,擴大金融機構對困難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是當前金融支持復工複產的關鍵所在。

  金融支持復工複產的關鍵在於穩定信心和預期

  中國網發表中國(深圳)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餘凌曲文章表示,金融的本質是風險管理,金融機構則是經營風險的一類組織機構。從實體經濟中尋找回報最大、風險最小的企業和項目,給予資金支持並獲得投資回報,是金融機構最為普遍的經營模式。在這一經營模式下,幾乎所有國家的金融體系都具有明顯的“順周期”特征,也就是在經濟發展形勢好的情況下,往往金融機構資金投放較為積極,市場資金也非常充裕;經濟發展面臨困難的時候,金融機構往往會出於防控風險的目的減少資金投放,即使市場前景良好的企業和項目也難以獲得資金支持。在2008年爆發全球性金融危機的關鍵時刻,即便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各國央行紛紛向市場投放巨額流動性,而大多數國家仍然發生了信貸規模急劇減少的所謂“資金荒”現象,原因就在於金融機構認為沒有任何企業可以對其安全放貸,各國央行投放的資金又以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的形式重新回存到央行賬戶。市場上消失的不是貨幣,而是信心!

  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中小企業由於普遍個體規模小、抵抗風險能力較弱,經營困難和問題更加突出。中小企業在停工階段、沒有營業收入現金流的情況下,仍然需要支出房屋租金、貸款利息、員工工資福利等固定費用,面臨巨大的“資金斷流”甚至破產清算壓力,經營風險急劇放大。金融機構出於防範風險的要求將重估中小企業風險,很有可能對中小企業融資提出更高要求,這意味著中小企業獲得信貸等金融支持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中小企業開工複產和正常經營發展也將受到明顯資金制約。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而且信心與“黃金”(金融)之間還是一種互為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一方面,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市場主體對經濟穩定發展具有強烈信心和良好預期,是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企業資金投放力度的基礎;另一方面,企業獲得信貸資金等金融支持也將有助於各類市場主體吃下“定心丸”,進一步增強穩定發展的信心。在現在非常時期,更應通過政策精准發力,“逆周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金融“先手棋”穩定和恢復企業和投資者等各類市場主體的信心和預期,帶動中小企業復工複產和實體經濟的全面復甦。

  疏通金融支持中小企業復工複產“微循環”

  文章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沉屙痼疾,在當前疫情形勢下問題嚴峻性表現尤甚。中國在加大流動性投放和出台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的基礎上,還需要結合中小企業投融資特征和復工複產面臨的緊迫問題,把政策進一步細化、落實,真正疏通金融支持中小企業復工複產“微循環”。結合作者的觀察,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一是重視發揮地方金融組織的作用。不同於大型企業、國有企業直接獲得大量銀行授信或利用資本市場融資,中小企業融資更多依靠融資擔保、小額貸款、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區域股權市場等地方小型金融組織機構。可以適度放寬地方金融組織在經營杠杆、資金來源、經營地域等方面的限制,調動地方金融組織的積極性,為中小企業提供有效金融服務。

  二是鼓勵金融機構創設中小企業復工複產金融產品。例如,中小企業當前面臨的極大困難是在沒有現金流的情況下,還需要支出租金、人員工資等費用,流動性風險快速積累。可以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租金貸”“工資貸”等適合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為中小企業復工複產解決“燃眉之急”。

  三是搭建中小企業復工複產融資信息大數據平台。有效歸集用水用電、工資發放、企業稅收、採購銷售等企業經營信息,使地方政府貼息貼保、風險補償等金融扶持政策與企業復工複產精准掛鈎,推動金融資金更多流入復工複產程度高以及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大的產業和企業。

  四是有效防範政策套利和金融風險。如果央行釋放出來的巨額流動性和廉價貨幣再度流入房地產市場、大型國有企業和產能過剩領域等,不僅加劇金融風險,還將大大擠壓中小企業融資,令中小企業“雪上加霜”。可以利用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手段,對防疫及支持復工複產專項資金流向進行精准監控,保障金融政策真正惠及中小企業,推動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資金支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