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淑娟:東盟有銜接一帶一路優勢 台須加入
http://www.CRNTT.com   2020-03-21 00:23:12


李淑娟受訪。(中評社 李其樺攝)
  中評社嘉義3月21日電(記者 李其樺)台灣無法加入東盟(ASEAN),下半年又面臨兩岸ECFA中斷危機,嘉義市工業會總幹事李淑娟接受中評社訪問認為,無法加入東盟將使得台灣企業失去競爭力,台灣必須想辦法加入,並適時對中國大陸釋出善意。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培養工業實力,未來才有選擇全球更多市場機會。

  談到台灣傳統產業發展狀況,李淑娟表示,台灣過去20多年來傳統產業進步幅度有限,很多企業主過去在青壯年就承接父執輩的工廠,做到後面沒有人接手,就只好關廠,產業面臨斷層危機。

  李淑娟表示,過去台灣傳統機械產業都能接到歐美代工訂單,但最近兩、三年中國大陸加工技術興起,加上具備便宜代工優勢,歐美許多訂單轉移到代工成本更便宜的大陸和東南亞,使得台灣傳統機械廠商對外訂單變得不太穩定,嘉義在地有一家經營五色印刷機的老牌公司,就是因為接不到訂單,最後無奈關門歇業。

  李淑娟認為,本來疫情還沒發生時,台灣企業對外拓展外銷面臨高額關稅,內部又因為周休二日和勞基法修訂,使得經營成本加重,現在全球疫情流行,更讓台灣產業雪上加霜,只能期盼大陸疫情趨緩趕快復工,因為台灣有些產業在大陸設加工場做半成品,如果大陸不開工,將導致台灣生產鏈斷鏈。

  近年政府提倡工業4.0 ,是否有落實讓傳統產業轉型?

  李淑娟表示,所謂工業4.0就是全面自動化,現在台灣傳統產業多停留在2.0的階段。再者,現在連對外訂單都沒有了,更遑論產業升級。政府不能只是口頭說說,應該積極組成一支產官學界團隊,下鄉提供企業主技術指導,直接進駐有規模的中小企業給予產業發展診斷。

  李淑娟強調,製造業是工業之母,過去台灣在紡織、雨傘、電腦製作方面都是世界名列前茅,現在製造業卻一個個出走,變成這些民生用品都只能仰賴進口。一旦進口國家發生狀況,如同這次疫情發生,將導致民生物品斷鏈的危機,因此政府應該趁這次疫情好好反思,扶助製造業讓它能夠重新站起來。

  中評社問到,台灣無法加入東盟經貿體系,對未來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李淑娟認為,政府要趕快爭取台灣能夠加入東盟10+3體系,才能享有零關稅的優惠,台灣主要對外市場分別是中國大陸、香港和東南亞,佔台灣60到70%出口總值。

  李淑娟表示,東盟國家彼此交易都不用關稅,甚至人工和原料都能以低廉價格取得,台灣很難取得競爭,加上東盟國家能夠藉由一帶一路的方式,讓商品流通到歐洲,台灣產品即使品質再好,因為價格比東南亞產品貴17%到25%,很難賣得出去,長久下來會使得台灣商品失去競爭力。

  李淑娟表示,台灣企業主為了避免高昂關稅,可能會直接去東南亞設廠,但是東南亞國家多在熱帶地區,人民天性樂天知命,競爭力未必比得上其他國家;第二,當地不時有排華運動,例如印尼、越南都發生過排華暴動,泰國對華人也不是很友善,面對投資市場不友善的情況,台灣企業要何去何從?

  兩岸關係至今沒有改善,未來企業要如何因應大陸不續簽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風險?

  李淑娟表示,兩岸相隔台灣海峽,彼此距離非常近,在態度上應採取合作協同的方式來達到互利雙贏。有時當對方有困難時,我們可以釋出善意,比如說這次台灣疫情掌控非常好,可以向中國分享防疫經驗,拉近兩岸彼此對立緊張的態勢,釋出善意,少點口水,才能以拚經濟為第一優先,這才是老百姓之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