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評述中,關於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療效的內容,您引用了個人與鐘南山院士交流的觀點,並做了標注,這是否有特殊原因?
曹雪濤:這部分內容,雖然在文中就一句話,其實是用精煉的語言,表達了一個態度。中醫藥確實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發揮了作用。我和張伯禮院士經常交流,他一直在臨床一線應用中醫藥成果治療各個階段的新冠肺炎患者,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臨床效果。我與鐘南山院士溝通,從他那裡獲悉,他的團隊在體外實驗證明中藥能抑制新冠病毒複制及其誘導的炎症因子產生的基礎上(已發表文章),通過雙盲對照試驗,在臨床上也看到了療效(即將發表文章)。於是,雜誌同意在文中注明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有臨床療效,但當時沒有正式發表的臨床療效論文可供引用,經與雜誌編輯部溝通,決定採取與鐘南山院士“個人交流”的方式。文中以鐘南山院士全名的形式引用標注,我想這反映出了鐘南山院士作為一位中國臨床專家的巨大國際影響力,也體現了中醫藥在國際學界越來越受到關注。
《中國科學報》: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您都參與了哪些相關的研究工作?
曹雪濤:我一直關注著新冠肺炎相關研究進展,包括病毒學、免疫學、病理學以及含抗體和疫苗在內的藥物研發,因為感染免疫也是我的研究領域。在疫情早期,因條件所限我的實驗室並沒有開展新冠病毒的相關研究,但我一直與許多開展相關研究的實驗室和人員保持交流並提供咨詢指導,給他們提一些思路建議。目前,我的團隊成員與醫院合作正在研究免疫炎症因子與新冠肺炎病理機制,也與國際同行保持著學術交流。
此外,我在2月中下旬給中國工程院遞交過兩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政策建言。其一是關於建立疫情防控預警預測國家科技機構的建議。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社會廣泛關注“疫情發展態勢”,以及決策層面如何解答“哪些防控策略與干預措施有效可行且效率較高”,“前瞻性預判疾控資源保障需求並動態優化部署”等。實踐證明,疫情參數及時采集、相應流行病學數學模型分析與醫學大數據技術體系合理應用等相結合,可以為這些問題的解答與疫情的防控提供前瞻性預警預判。我們應該有這樣專門的科技機構,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趨勢,成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也很有必要。這不僅可以彰顯中國實力,也有利於合作共贏,造福全人類。其二是關於現階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境外疫情應對、科技攻關、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相關問題的思考與建議,同時建議國家層面長期堅持新冠病毒的相關研究。我建議成立一個專門實驗室或委托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長期穩定地研究冠狀病毒的病原學、免疫學、疫苗研發、抗體研製等一系列問題。
這不僅僅是中國所需,也是世界所需。中國的科學研究,一定要站在國際大背景下去談創新與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