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季度經濟增速承壓,消費內需啟動在即
http://www.CRNTT.com   2020-04-13 13:52:59


 
  消費方面,郭曉蓓表示,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有望明顯反彈。一方面,隨著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消費需求有望得到回補和釋放。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2月最後一周及3月第一、二、三周汽車零售分別同比下降61%、50%、44%和40%,顯示車市零售平穩改善。另一方面,國家加大對穩消費支持力度,強化消費的“壓艙石”作用。中央各部門及各地方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費舉措,以擴大居民消費、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啟動實體商店消費、保持線上新型消費熱度不減。綜合考慮,預計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5.5%,較1~2月回升15個百分點。
  疫情短期衝擊、總體可控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撰文表示,這次疫情衝擊的廣度和深度是超預期的,但從主要指標變化的性質及走勢看,疫情衝擊是短期的、總體可控的,而且部分影響反映了抗擊疫情需要付出的代價,無需放大其負面影響。
  盛來運強調,疫情沒有傷及中國經濟的“筋骨”,不改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勢頭也將更為明顯和強勁。
  疫情期間,新經濟新動能較快成長,轉型升級步伐不停。雖然疫情對傳統消費和產業造成了較大衝擊,但線上消費和智能經濟爆發式增長,對衝了部分負面影響,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同比增長3%;2月份快遞業務量完成27.7億件,同比增長0.2%。一些產品逆勢增長,生鮮電商、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新模式、新服務快速擴張。1~2月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3.8%;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半導體分立器件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19.7%、45.1%和31.4%。大數據、雲計算、智能製造、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潛力和良好發展勢頭。
  中國銀行研究院院長陳衛東在參與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時表示,展望二季度,由於存在疫情“倒灌”的風險,中國經濟繼續面臨多重壓力,但預計二季度GDP將恢復正增長至3%左右。中國經濟正在遭受史無前例的結構性因素(新舊動能轉換、全球產業鏈與價值鏈重構)和周期性因素(疫情全球蔓延、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和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多重夾擊。建議特殊時期特殊應對,宏觀政策應果斷出重拳做出調整,把穩定就業、扶助中小企業、保障民生放在優先位置。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也認為,二季度我國經濟會出現3%左右的反彈,如果全球疫情在上半年基本得到控制,中國全年經濟增速預計在2.5%左右。應對疫情衝擊應主要依靠財政政策,通過減稅降費、擴大支出支持企業、居民和部分地方政府渡過難關,發行消費券或直接現價補助,穩定消費。擴大教育支出,擴大中招和升專、專升本延遲就業。增加企業穩崗補貼,穩定就業。穩定投資,增加公租房和廉住房建設。
  內需政策極為關鍵
  中國經濟未來發展韌性強、回旋餘力大。在今後一段時間,新基建與新消費將是中國經濟的潛力和韌性所在。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撰文分析,展望二季度以後的中國經濟,最有希望啟動的是消費內需。前兩個月的必選消費保持穩定,但可選消費大幅下滑,原因是疫情導致的居家限足,而在二季度以後隨著經濟生活恢復正常,擱置的可選消費有望逐漸釋放。政府通過對汽車和家電消費進行專項減稅和補貼,可以促進二季度以後的消費增速回升到10%左右的水平,實現全年5%左右的消費增長。
  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參與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時表示,當前的政策重點無疑應放在穩就業等方面,關鍵仍是中小企業;就應對外部衝擊而言,必須要依靠強大的國內市場,內需政策極為關鍵,積極財政與穩健偏寬鬆貨幣的組合需要保持力度,為消費券、新基建等政策實施提供保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