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發布
http://www.CRNTT.com   2020-04-15 14:59:11


《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發布(图片来源:文汇网)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據文匯網報道,惡性腫瘤是嚴重威脅我國民眾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增癌症患者400萬左右,平均每天1萬人確診,平均每分鐘有超過7個人患癌。推廣癌症的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今天是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啟動的第一天,上海市抗癌協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了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後文簡稱《推薦》),以倡導惡性腫瘤的預防和腫瘤治療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理念。

  這是自2018年首次發布以來更新發布的第三版《推薦》。相比於2019年版本,2020版《推薦》新增了惡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腫瘤、軟組織肉瘤、白血病6個瘤種,覆蓋了20種常見惡性腫瘤的預防和早診早治信息,其中大腸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狀腺癌、食管癌6種腫瘤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內容更新。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上海市抗癌協會癌症預防與篩查專委會主任委員鄭瑩教授表示,癌症是人體細胞在外界因素長期作用下,基因損傷和改變長期積累的結果,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複雜漸進的過程,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這給了我們很多的時間,來預防腫瘤的發生,來早期發現腫瘤,將腫瘤扼殺在搖籃裡。今年腫瘤防治宣傳周的主題是“抗癌路上,你我同心”。社會各界共同重視腫瘤的預防,可以真正讓老百姓們免於其帶來的疾苦,也不再“談癌色變”。

  大部分的惡性腫瘤,如果能做到早診早治,可以獲得治愈機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最新發布的生存數據:早期宮頸癌、大腸癌患者經過規範治療,五年生存率均可以達到90%以上,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達到97%以上。早發現、早診斷,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回歸正常生活中。

  上海市抗癌協會攜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2018年首次發布了《推薦》,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據了解,上海市抗癌協會組織下屬各專業委員會組成“推薦”撰寫專家組,集合了全球和我國最新的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研究結果,參考了大量相關指南和共識,結合中國人群實際情況,提出了常見惡性腫瘤的高危人群、篩查方法和預防方法,形成了實體的《推薦》,以指導專業機構和大眾預防癌症的行動。

  此外,上海市抗癌協會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每年更新和發布《推薦》,為個人、家庭和社會的防癌行動提供指導。

  今年推出的2020版的《推薦》,包含了肺、大腸、肝、胃、乳腺、宮頸、前列腺、甲狀腺癌、淋巴瘤、食管癌、惡性黑色素瘤、胰腺癌、膽囊癌、腦部腫瘤、惡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腫瘤、軟組織肉瘤、白血病共20種常見惡性腫瘤的預防和早診早治信息。

  其中惡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腫瘤、軟組織肉瘤、白血病是今年新增瘤種,原有的大腸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狀腺癌、食管癌六個癌症進行了更新。

  與《推薦》相配套的、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研發的“常見惡性腫瘤風險評估”工具也進行了改版,在今年的腫瘤防治宣傳周期同步上線。新版本提供了跟蹤歷史評估記錄的功能,還新增了乳腺癌、肺癌等常見惡性腫瘤的專項。通過這款評估工具,市民可以對自己的患癌風險進行初步的評估。

  市民還可通過關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官方微信服務號,在右下角的“互動+”選擇“癌症風險評估”,獲取常見惡性腫瘤的專項風險評估鏈接。

  早期預防和早期篩查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重要的兩大癌症防控策略。上海市抗癌協會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建議市民:通過知曉相關癌症危險因素、警惕相關疾病、症狀和危險信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參加癌症篩查、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來降低自身的患癌風險,維護自身健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