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第一流人物”範仲淹
http://www.CRNTT.com   2020-05-01 10:05:54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八月,成德軍節度掌書記範墉家中,添了個兒子,他就是嬰兒範。不想,兩歲時,範墉因病去世。兩年後,範妻謝氏改嫁至長山(今山東鄒平)的朱文翰,四歲的幼兒範還不懂人事,便成了朱說(音“悅”)。幸而繼父亦屬忠直之士,對少年朱養育和教育並舉。

  “劃粥斷齏”成為少年範仲淹苦學的著名故事,也是中國許多家長用來教育孩子的勵志好教材。這個故事出自宋代魏泰的筆記《東軒筆錄》中:

  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數十莖,酢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啖之。

  這位少年天生就是苦讀者嗎?肯定不是,誰都想躺進父母溫暖的懷抱。可當他知道自己的家世後,那種悲憤感,立即轉化成無窮的動力,含淚告別母親,去應天府求學。所有的苦,在朱少年眼中,都是上蒼對他的考驗,強行者有志,白天讀不完,夜裡接著讀,從夏天讀到秋天再到冬天。讀書疲憊了,冷水就是醒腦器。食物缺乏,沒關係,夜裡取兩升粟米,煮一大鍋粥,第二天,用刀在冷卻的粥上劃個十字,分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吃;菜呢?好辦,弄一些姜、蒜等切碎,加入醋和鹽,煮熟,哈,不錯的開胃菜。

  苦讀的日子,從少年到青年,許多時候,他甚至晚上睡覺都不脫衣服,為的是醒來就能讀書。公元1015年,26歲的朱說,終於以寒儒成為進士。姜遵如此贊他:朱學究(科考明經科的專有名詞,表示至少學通一本經書)年雖少,奇士也,他日不惟為顯官,當立盛名於世。這姜遵,是長山籍名士,他丁母憂回鄉,消息傳到長山城,少年朱知道後,就邀幾位同窗學友專程拜訪,一番愉快暢聊,很少誇獎人的姜遵,事後對他夫人這樣評價朱少年。

  有一種說法是,少年朱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對朱家兄弟們的奢侈生活不滿意而立志出走,勵志苦讀,但我推斷,其繼父家也是清苦,並沒有太多的錢供少年朱讀書。假如朱家待他不好,他為什麼不早早改名,要等到中進士兩年後任推官時再向朝廷申請認祖歸宗?而且,後來,他還將宋仁宗授予自己的恩命,轉贈給早已去世的繼父,朝廷遂追授朱文翰為太常博士。一切都說明,三十歲前的朱說,和我們眼中的範仲淹,形象是一致的:能極度克制自己,有著堅忍的毅力,眼界開闊,滿腔平民憂樂情懷,富貴、貧賤、毀譽、歡戚,沒有一樣會打動他的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