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各位新老朋友,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來討論問題,按照安排,今天我們討論的主題是,後疫情的中國宏觀經濟。我想圍繞這個主題,我們主要討論兩個問題:一是這一次的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二是我們怎麼辦?所以,圍繞這兩個問題來和大家討論。
01
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
(一)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衰退
這種衰退是短時期的,還是中長期的,是大家最近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經濟衰退是個專有名詞,GDP是負增長的時候就會界定為經濟衰退。按照這個指標,我們第一季度是-6.8%,也就是去年第一季度,我們GDP的總量差不多是24萬億左右,今年不到21萬億,20萬億多一點,差不多就是比去年很明顯進入負增長。但這個負增長不是因為經濟本身所引起的,是因為新冠疫情逼停了經濟。按照去年我們的生產能力,經濟停擺一天損失GDP的總量是2750多億,如果停擺一個月就是8萬多億。我們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尤其是2月份,大量的經濟被逼停,這樣導致我們第一季度出現了負增長,應該說第一季度是衰退了。但這種衰退是因為新基建疫情逼停了中國經濟。所以,只要我們復產復工複業,那麼情況就會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第一季度,雖然新冠疫情逼停了中國經濟,但是沒有改變我們經濟的基本面,就是中國經濟基本面仍然是向好的。
第一,我們所謂產業鏈、供應鏈,雖然受到影響,但沒有受到重大的影響。
第二,我們的市場需求仍然存在。
第三,工業化、城市化的趨勢沒有停止,尤其今年進入都市圈的階段。
第四,我們現在的改革還沒有結束,改變仍然有巨大的空間,改革紅利還在。
第五,人力資源和人口紅利還存在。所以,中國的基本經濟面沒有受到重大的衝擊,所以,我估計第二季度,隨著我們復工復產複業的不斷推進,大致上,我估計可能會走向正增長。當然,如果不是正增長,我估計也差不多。但第三、第四季度一定將走向正增長,我估計我們政策如果得當的話,第三、第四季度的增長可能在3%-4%左右,所以,今年我估計全年應該在2%-3%。所以,這樣我們分析下來,這次新冠疫情確實使我們在第一季度出現了經濟衰退,但在第二季度,隨著復工復產複業的恢復,應該逐漸走向正增長,那麼第三、第四季度應該會走向正增長。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判斷,這次的新冠疫情不會導致中國經濟的長期衰退,短時間,第一季度或者第二季度的一定衰退,很快將在第三、第四季度走向正的增長。那麼2021年,我認為基本上恢復常態,就是一個影響會不會出現經濟衰退,是短期衰退還是長期衰退?
(二)這次新冠疫情會不會引發金融危機
這是最近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新冠疫情會不會引發金融危機,實際要具體分析。在中國引發金融危機可能有五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銀行。銀行體系是否安全,如果銀行體系出現大規模的呆壞賬,那麼就有可能引爆金融危機,但現在是否中國銀行體系基本是安全的。到3月底,我們M2差不多209萬億,貸款餘額是165萬億左右,呆壞賬率是2.04%,那就是比去年的最後同期相比增長0.06個百分點,我估計可能第二季度,呆壞賬還會有所上升,就是假定到1%,呆壞賬也就是3萬億左右。大家知道,我們現在的銀行居民存款(音)是44萬億,從這個角度來講,銀行是安全的,即使有些中小金融機構、銀行出現問題,也不會影響整個銀行的安全。所以,銀行的狀況來看,應該是不會引發所謂金融危機問題。
第二,債券市場。債券市場如果出現大規模的兌付危機,就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現在到4月底,我們差不多債券市場的政府債務餘額不到40萬億,公司的餘額不到30萬億。政府這個債券應該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因為政府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即使地方政府也沒什麼問題,充其量可能就是兌付稍微展期一點而已,因為政府的信用就是國家信用,也沒有什麼風險。那麼公司債券是商業信用,商業信用的基礎是所謂抵押,我擔保。現在如果我們的公司債券的擔保抵押大部分做得很好的話,應該是也不會引發太多的兌付危機。雖然最近有一些企業可能債券對付出一點問題,比如出現展期,但估計不會太大。因為總的來講,我們這幾年對債券市場的控制還是比較嚴格的。自身抵押和擔保的質量還比較高。所以,從債券市場來看,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股市。股市會不會出現大幅度所謂的暴跌,會不會引發金融危機?我估計不會,因為中國股市在我們融資中占的比例實際還很低,中國實際還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家,再加上新冠疫情爆發以後,中國股市沒有出現太大的讓人感到震驚的下跌,應該問題不是太大的。再加上最近我們對股市的所謂“欺詐行為”、“財務造假”是零容忍態度,可能會進一步推動股市的改革,就更不應該有這個問題。
當然,昨天有位同志問我一個問題,就是美國為什麼疫情爆發之後,全力以赴救股市?而且他的央行不斷地釋放流動性來救股市。實際美國救股市主要是四個原因:
1、美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全在股市裡,因為美國的養老保險金,各類商業保險都再保險裡,股市出現問題,他的社保體系會受到重大衝擊。
2、美國要吸納世界的公司到美國上市,因為只有在美國上市,他的經營資本才會有收入,中國的真貢獻實際是金融資本,如果股市暴跌,沒有人去上市,金融資本就沒法盈利。
3、美國股市有吸引圈世界投資者進入美國股市,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美元走世界貨幣存在的,如果股市出問題,肯定就會出問題。
4、美國是一個直接融資為主的國家,基本整個融資活動靠股市。
所以,美國會全力以赴靠股市,有同志問我,為什麼中國沒有救股市,原因是差異很大及這樣來看,中國股市原則上講不會危及到我們研究的金融危機。
第四,房地產。房地產為什麼會影響我們的金融危機,因為中國出現地產金融化,金融地產化的形式,地產和金融的融合度非常高。比如我們個人貸款80%是房貸,不少金融機構把貨幣的20%-30%貸給了大地產商,有的大地產商負債1萬億以上,所以人們擔心房地產會不會出現問題而導致中國出現金融危機。我估計可能性不太大,原因就是,如果我們就從“住房不炒”角度來看,消費藥都來看,中國房地產發展還有空間的,暫時不會出現我們很擔心的現象。再加之,2020年我們進入小康社會,人們對居住的要求也會不斷提高,所以我們才是老舊小區改造之類的問題。所以,估計房地產價格暴跌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是太大的。所以,我覺得人們擔心有道理,但估計不會。
第五,外匯。外匯如果出問題,也會引爆金融危機。外匯主要兩個問題,一是外匯儲備量,就是外匯儲備量能不能應對國際支付。如果外匯儲備量不會應對國際支付就會引發金融危機。二是本幣是不是大規模貶值。所以,外匯引發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一是所謂外匯儲備量是不是能應付國際所謂支付;二是本幣是不是大幅度貶值。現在來看,中國暫時不可能,一是疫情爆發之後,我們外匯儲備量還在3萬億以上,你們大家知道,我們外匯由三部分構成:一是自己賺的錢;二是借來的錢,三是外資到中國帶來的外匯。這三方面,我們的進出口量雖然受到了影響,但每個月的順差還在幾千億人民幣,說明我們的外匯在順差,外匯在進入中國。借來的錢,中國還有借債空間,再加上國際上很多國家還是負利率,而中國還不是負利率國家,借錢沒有問題的。疫情之後,外資的接入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最近開工了幾個大的項目,外資仍然把中國看作重要的投資領域,這樣外匯儲備量應該不會受到太直接的收縮,我們的國際支付可能性不大。
人民不可能大幅度貶值,美國央行現在不斷地放水,就是美元“毛”了,這樣不會導致中國大幅度貶值。所以,我估計,外匯分析來看地不會引發中國的所謂金融危機。
這樣從影響金融危機的五個方面來看,我認為,這次恐怕新冠疫情不會引發中國的金融危機,這點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但確實會帶來經營方面的壓力。
一、宏觀股債率可能會上升。
2017年,我們的提法叫“去杠杆”;2018年叫“結構性去杠杆”;2019年叫“穩定宏觀股債率”,最近提出來,容忍階段性的宏觀負債率上升,也就說明因為新冠疫情可能宏觀負債率會有所上升,因為我們承認階段性上升,那就是有可能出現上升了。所以,我估計有可能2021年,宏觀負債率的壓力可能會顯現出來。
二、通脹壓力會比較大。
因為要救企業,保證流動性充足,數據已經出來的,我們3月份的M2增長速度是10.1%,4月份是11.1%,去年我們GDP增長速度6%以上,那麼我們的M2增長速度在8%左右的時候。現在已經M2增長上了兩位數,應對的GDP是負數,也說明確實流動性正確得比較快。所以,我估計通脹率是會有所增加的。我認為,疫情結束以後,我們要解決這方面的後遺症,那就是2021年、2022年,可能我們對宏觀負債率的問題和流動性過剩的問題要適當警惕,因為會出一點問題的。我們應該要應對才行。
所以,第二個問題,會不會出現金融危機,我感覺不會,但確實感覺到壓力,主要是宏觀負債率和流動性的上升,可能會影響到2021年、2022年,這一點居民影響警惕才行。這是新冠疫情大家關注的第二個問題,會不會引發金融危機。
(3)會不會中斷中國的全球化進程。
那也就是說,中國的國際貿易和國際交往會不會受到影響。最近看到,西方一些政客在不斷地抹黑中國,甩鍋中國,講什麼中國的病毒,講中國在疫情防範中作假,說厭惡了他們導致他們巨大的損失,要求中國賠償。所以,目前西方不少的政客和媒體在不斷地抹黑中國。我估計,這會對我們在短時期內的全球化有影響,因為它會煽動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對中國有各種各樣的看法,這樣會使中國的國際貿易和國際交往受影響。所以,我估計短期內會對中國全球化有影響,但是中長期不會。為什麼呢?因為國際貿易全球化的背後的主要的原則是利益原則,那就是互利共贏。只要中國為世界能提供利益,那麼中國不可能和世界脫鈎,因為最後支持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和國際交往的是利益原則。而中國恰恰在這個問題上能實現自身和世界的互利共贏,因為我們有三個優勢:
第一,製造的優勢。
第二,中國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我們號稱世界製造大國。現在中國不少的產業是世界規模之一,而且中國是世界工業門類最全的國家,只要中國能生產出別人需要的產品,而且很便宜、質量好,那麼中國就不會和別人脫鈎,因為你總是需要中國的產品。所以,中國製造優勢只要做好的話,會不斷地顯現出來,導致不會產生和中國脫鈎的問題地當然,這次疫情中,我們也感覺到,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還不是製造業強國。我們有五個短板很明顯。
航空不行,像大飛機發動機就不行。
材料不行。好多材料不行,像手機中屏幕這個材料我們就搞不出來。
所謂的數控機床不行。現在許多產品生產人生產不出來,靠數控機床生產。所謂數控機床是“製造的製造”,我們是短板。
醫藥不行,很多藥我們搞不出來。
新型硬件不行。像呼吸機,我們是生產大國,大家注意,原部件這些重要的東西我們搞不出來。
所以,我們要注意到這次疫情之後,我們要把中國從“製造業大國”要轉向“製造業強國”,要補這五個短板。如果這五個短板能夠補上來的話,你想想中國能生產別人生產不出來的,而且價格又便宜,質量又好的產品的話,你怎麼和中國脫鈎啊?不可能出現脫鈎的。中國一定還會推動全球化的進程。這是第一個我們的優勢,製造優勢,只要做好的話,中國不會和世界脫鈎。
第二,市場優勢。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單體市場,14億人口,3億多中產階級,那麼是世界最大的單體市場。中國如果繼續開放市場,很多國家的利益都在中國市場上,怎麼和中國脫鈎啊?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在中國才能實現的話,你想想怎麼可能和中國脫鈎啊。所以,我們應該繼續開放市場,三大市場都應該繼續開放,讓中國成為世界市場大國。在世界市場大國的條件下,你想想,那麼和中國脫鈎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繼續開放市場,一是產品市場,二是服務業市場,三是投資市場。
三大市場,目前中國仍然有很強的吸引力,我們要開放,像服務業市場,像最近對金融的開放,像投資市場,我們最近不斷地減少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的負面清單。所以,我估計投資市場、服務市場不斷開放,中國擁有極強的市場優勢。你想利益在中國,怎麼和中國脫鈎啊?不可能脫鈎。
我們是服務貿易需求最大的國家。中國的服務貿易需求非常大,最起碼有三項很大:
1、留學生,這次疫情我才知道,我們在全世界的留學生達到160萬人,你想想一個人學費、生活費多少,加起來給世界提供了多大的利益。
2、出國游,中國是增長最快的國家,最近有個資料,亞洲三個國家很著急:泰國、日本、韓國,因為他們海外游的客戶50%以上是中國大陸的,我看一個報道不知道是不是真實,日本奈良的小鹿,遊客喂東西,吃好的吃飽了,都不願吃了,現在遊客不來了,滿大街跑,見什麼吃什麼。不知道真假,最起碼發現中國這個服務貿易量是很大的,而且處於上升階段。
3、中國仍然是知識產權和技術專利需要量最大的國家,每年給世界所支付的所謂專利費用和技術費用是個龐大的數字。所以,中國這三大服務貿易量,留學生出國游對專利和知識的需求將是個巨大的利益。你想想這麼大的利益,怎麼和中國割斷啊?怎麼脫鈎啊?
中國最後能不能進行全球化的關鍵,是部分繼續堅持互利共贏的原則,只要中國不斷地給世界提供利益,和世界實現共贏的話,我想不可能出現脫鈎,想脫也不可能。最起碼剛才講的三條:市場優勢、人口的優勢、服務貿易優勢,標誌中國仍然在全球化市場中間給人們提供巨大的利益,可以實現利益共贏的。所以,我估計這次新冠疫情雖然短時期內,對中國的全球化有影響,但中長期不會,只要我們政策得當,這次恰恰會推動我們的全球化,這次新冠疫情對我們的經濟到底有多少影響,大家最近關注這三條:
一是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衰退,是短期衰退還是中長期衰退,現在看來,充其量是短期衰退,充其量是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都有可能轉正,不可能出現所謂中長期的衰退。
二是會不會引發金融危機,現在看來,這五個方面不會出現金融危機,但確實給企業經營會帶來壓力,一是宏觀負債率可能會上升,二是流動性可能會增加,所謂在2021年、2022年,我們應對後新冠疫情的後遺症做一點處理,這點大家應該有所警惕。
三是會不會中止中國的全球化進程,國際貿易和國際交往會不會中斷,原因是現在西方一些政客在不斷地抹黑我們,甩鍋給我們,人們很擔心,我估計短期內會對我們的全球化有影響,但是中長期不會,因為這種國際化背後的主要原則是利益原則,就是我們講的互利共贏原則。只要中國不斷給世界提供利益,在和世界利益發展中實現共贏的話,應該不會出現這個問題的。剛才講到,我們在三個方面有很強的優勢會和世界提供利益:製造、市場和服務貿易。所以,我估計中長期應該不會中止中國的全球化進程,而且會通過這一次的調整,會更加推動中國的全球化進程。所以,人們對新冠疫情非常關注的這三個問題和大家做一點分享,應該說,第一不會出現中國中長期的經濟衰退,第二不會出現金融危機,第三不會出現所謂全球化的進程被中斷。
這是第一個問題,但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困難,我們應該承認的,而且目前的困難還比較大。
02
新冠疫情之後我們該怎麼辦
我認為應該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今年1月份甚至到地三季度結束,叫“修復經濟”,因為停工停產停業,導致了我們很大的壓力,要有個修復的過程才行。所以,我不太主張一開始提刺激經濟,應該是修復經濟,就像人得了大病一樣,剛剛轉過來不能大補,那就出問題了。所以,我估計第一個階段,我們重點應該是“修復經濟”,應該是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應該以修復經濟為主。修復經濟最主要目標是“六保”:保民生,保就業,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保糧食和能源安全,保基層運轉。這是核心。
“修復經濟”最主要做法是三條:
1、減免稅費。對企業和個人減免稅費,因為疫情期間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第一季度我們對企業減免稅費7000多億。我認為,第二季度應該繼續,仍然按照第一季度減免,給第二季度繼續減免(政策),甚至有一些服務業中間的遲遲現在不能開工的,減免稅費都可以推到第三季度,減免稅費是第一個辦法。
2、對企業和個人進行補貼。因為許多企業停工了,但員工的工資在照付,這種要素的費用都在照付,那麼企業壓力很大的,應該要補貼才行。對於因為失業的人就更要給補貼了。最近我調研了一下,第一季度新增就業人口減少了90多萬人,但實際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沒有增加多少。我問了一下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們補貼的失業人員是城市登記失業率,不包括農民工,實際恰恰應該補貼給農民工,結果這個沒有包括在裡面;第二,可能手續比較複雜,有人覺得為幾百塊錢,辦那麼複雜的手續(沒必要),所以,領救濟金的人反而沒有增加多少,但對我們來講應該加大補助。對現在已經就業的這些人員,按照去年的情況,應該補助兩三個月才行。但具體數字多少可以商量,有的企業補2000元,有些補5000元,都可以,但補貼必須補貼。
3、保持流動性的充足和降低利率。因為疫情影響之後,企業的流動性都受到影響,所以應該保持流動性的充足,而且應該降低利率,這樣才能使企業渡過這個難關。
所以,我想修復經濟的主要辦法就這三條。
第二個階段應該叫“刺激經濟”。“刺激經濟”應該在第四季度全面展開,要必須想辦法刺激經濟。怎麼刺激呢?拉動增長三駕馬車:出口、消費、投資。我估計出口可能作用不太大:
第一,出口。現在全世界疫情還沒有結束,要靠出口很快拉動,我們實際不可能,保持出口順差幾千億人民幣就不錯了,所以,出口的貢獻不會太大。因此,也不應該是重點。
第二,消費。消費實際也不行,因為疫情暴發就爆發性的消費,現在看沒有爆發,而是存款額很多。因為消費是受個體影響,它是個生命體,不可能因為上一個少吃了第二就多吃了,不可能多吃。所以,消費實際很難,也不是重點。
第三,所以重點只能是投資,刺激經濟的核心是投資,加大投資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