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柳友榮:高校勞動教育如何實現提質增效
http://www.CRNTT.com   2020-05-18 11:01:02


 
  三是勞動與勞動課的關係。不少學校還沒有能夠清晰認識新時代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加強勞動教育的新要求,對勞動教育內涵把握不準確,育人價值認識不到位。存在著把“勞動”與“勞動教育”等視、“勞動”等於“勞動教育”的認識誤區。勞動有沒有真正起到育人鑄魂的作用,核心在於“勞動課程”內容設置是否科學、“勞動教育”是否存在。只有勞動,沒有教育,其育人的作用和價值會大打折扣。高等學校體現時代精神開展勞動教育,既要有國際視野,又要尊重育人規律,綜合施策,在教學內容系統化、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方式綜合化等方面協同發力,重視大學生勞動習慣、勞動技能的養成,致力於勞動態度、勞動意識的培養,關注勞動情感、勞動精神的激發。

  四是必修課程與依托課程的關係。《意見》針對學校勞動課程缺乏系統性和計劃性,存在碎片化、遊戲化傾向要求,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普通高校還要明確主要依托課程。高等學校有關勞動課的依托課程可以是專業實踐、職業活動、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等,但是,還應尊重必修課程的不可替代性。不能因為大學生有這些專業訓練,就可以忽略勞動必修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對“32學時”的必修課安排須吃透內涵,精准施策,才能達成育人效果。《意見》中有“課時”“學時”兩種表述,不言而喻,“學時”既包含教師傳授為主的“課時”,也包含學生自主構建、開放生成的體驗學習。如何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落實落地勞動教育的要求,建構必修課程與依托課程之間的互為彌補、相得益彰的教育效果,是各校綜合開展勞動教育,尊重統一性與差異性,統籌編制各專業勞動教育指導必須充分考量的課題。

  五是勞動評價與學生成長的關係。目前有關大學生的勞動評價相對匱乏,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中,幾乎見不到勞動素養的評價,即使有關專業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存在著忽隱忽現的評價,比起“五育並重”的總要求仍然相去甚遠。《國語》曰:“勞則思,思則善心生。”大學生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從不諳世事的幼兒,到意氣風發的少年都對大學生的成長起著奠基作用,勞動在其成長中至關重要。《論語》中把“灑掃應對進退”視為成人的“基本功”。青少年成長階段正是道德評價心理的“他律”階段,他們的成長水平和狀態很大程度上反映著自己的成長環境。評價涉及兩個重要的元素,即內容和方式。評價內容應該不局限於與專業有關的生產性勞動、創造性勞動,還應包括自我服務的生活勞動;評價方式不能簡單以分數、等級認定,而應採取質性的、描述性的、發展性的評價。

  六是校內資源與校外保障的關係。現實中,人們很多時候對勞動教育還存在著思維慣性。一提及勞動教育,就想到校外農場,混淆生產性勞動與專業勞動、創新創業活動甚至生活勞動的關係。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各校應本著“自我構建,開放生成”的原則,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從宿舍衛生、校園美化、廁衛保潔等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灑掃”為之。學校還需要在勞動教育師資培訓與隊伍建設、家校社會協調溝通機制、校內勞動實踐基地等建設上做好頂層設計。同時積極與政府、社區、企業協調互動、互聯互通,爭取政府政策和經費支持,打造校外公共勞動教育基地;與企業落實“雙主體”育人合作機制,推進專業性勞動實踐基地建設;融入社區,打造服務性勞動場所,全方位建構校內外勞動教育綜合保障體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