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多地領導幹部為農副產品“代言”引關注
http://www.CRNTT.com   2020-05-22 12:23:17


 

  針對官員直播帶貨的問題,有評論稱直播帶貨必須明確商業邊界,有必要對領導幹部作出准入限制。原則上,領導幹部“帶貨”需要經過報備,不能隨意接受企業邀請,更不能參與相關營銷活動。而且,“帶貨對象”應僅限於當地因自然災害、疫情等不可抗力產生滯銷的特色產品,例如農產品。

  在劉德良看來,應淡化官員直播帶貨的現象,除非這位官員本身就是名人,或者粉絲量比較大,否則官員直播帶貨就是作秀。如果官員要參與直播帶貨的話,應該針對特定地區、特定行業,而不涉及特定企業或商品的服務,否則可能會讓官員參與直播帶貨的公益行為成為一種商業行為。官員由於身份的特殊性,最好不要隨便參與具有盈利性的活動。總的來說,官員參與直播帶貨形式大於本身,不應對其促進網紅經濟良性發展有過多的期望。

  對於防止出現官員給私人帶貨現象,莊德水建議引入社會監督機制。在直播結束後,應該明確公布商品的目錄以及生產企業的情況等。從長遠來看,政府應以“互聯網+”的思維,把直播的平台作為宣傳本地特色產品的窗口。政府也可以將其打造成為類似於政務App的平台,形成一個全國性的官方直播市場,這樣更有利於對各個地區的產品進行宣傳,形成更好的市場效應。

  有專家指出,官員直播帶貨,“播”的是自身擔當,“帶”的是政府公信。消費者為官員推銷的產品買單,更多的是對領導幹部身份的信任。官員直播帶貨一旦“翻車”,不僅降低產品聲譽,影響官員形象,更會損害政府公信力,希望走進直播間的每一位官員都能“牢記使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