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一季度農業經濟總體平穩 夏糧長勢好於常年
http://www.CRNTT.com   2020-05-24 10:25:42


 

  在構成農經預警指數的10項指標中,位於“紅燈區”的有2項指標,為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和豬料比;位於“綠燈區”的有2項指標,為穀物及製品進口額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逆轉);位於“淺藍燈區”的有1項指標,為糧油食品零售額;位於“藍燈區”的有5項指標,為第一產業增加值、農村居民人均經營淨收入、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農產品出口額和農林水財政支出。與去年四季度相比,一季度4項指標燈號發生了變動,穀物及製品進口從“淺藍燈區”回升至“綠燈區”,第一產業增加值、農村居民人均經營淨收入和農林水財政支出均從“綠燈區”跳落至“藍燈區”,其他6項指標燈號未發生變動。

  糧食生產保持穩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0186.2億元,同比下降3.2%。夏糧長勢總體向好,從播種面積來看,今年早稻播種面積明顯擴大,扭轉了連續7年下降的局面。這主要與全國優化種植結構,加大水稻生產扶持力度,以及各地積極落實各項獎補措施,鼓勵支持早稻生產有關。從主要夏收糧食作物冬小麥的長勢來看,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冬小麥主產區氣候條件整體有利,苗情較好,冬小麥長勢好於去年和常年,為夏糧豐收打下了良好基礎。

  畜牧業受疫情影響較大,但生豬產能穩步恢復。受非洲豬瘟疫情持續影響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衝擊,一季度畜牧業生產明顯下降。一季度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為1813萬噸,同比下降19.5%,其中豬肉產量減少426萬噸,是影響畜牧業生產指標下降的主要因素,而作為生豬主要替代品的家禽、禽蛋和牛奶產量有所增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