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派發“消費紅包”到底有沒有用
http://www.CRNTT.com   2020-05-31 14:37:46


 

  司曉:目前,中國還有大概35%的人沒有接入互聯網,我們稱之為“失聯人群”,而全球範圍的比例是接近50%。現在幾乎所有的消費券發放,都是通過互聯網特別是移動端進行的。而恰恰沒聯網是貧困人群的一個基本特征,他們中不少人沒有聯網消費的能力。

  高淵: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幫助這些互聯網“失聯人員”?

  司曉:現在我們希望幫助每個村建立村級公眾號,實現村務線上管理,目前已經做了1.5萬個村莊,比例還很低。然後給村級管理組織發放消費券,可以就地轉化為實體券,在村裡以及村周邊的小店實現購物和非電子化核銷,就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

  當然,對於那些“失聯人群”,最有效的還是發現金或者現金券,而不是消費券。我覺得,應該在發達地區、在城市發線上消費券,在村裡可以發現金券。

  高淵:根據你們的研究,對消費券的後續發放有什麼建議?

  沈艶:為了“保企業”,我建議盡快加大消費券的發放範圍,對於自身財政實力不足以支撐消費券的地方政府,可以允許政府負債率適度上升,或中央財政轉移支付。

  為了“保家庭”,應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定向消費券發放。我們研究團隊根據公開報道梳理出的定向低收入人群的消費券總額,還不足1億元,但這些資金已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還有就是可以多策並舉,利用大數據技術精准定位需要扶持的行業與人群,確保消費券發放透明、公正、高效。既要精准定位要保護的家庭,也要精准定位要保護的企業。而在互聯網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的地區,以及網絡使用能力難以在短期提高的低收入群體,可以適當提高低保水平,或者增加現金的轉移支付。

  高淵:對於像消費券這種在疫情中取得實效的措施,是否應該從短期應急辦法,轉化為常規化的政策?

  林毅夫:要不要把一些應急做法常規化,我覺得還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打個比方,過年和過日子是不一樣的,救急和救貧也是不一樣的。

  發消費券是要擴大消費,在百年不遇的疫情中保家庭、保企業,這是救急。而要扶持困難人群,這是救貧。救貧的關鍵,還是要讓他們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有更好地參與市場活動的環境,其中有些因老、因殘、因病致貧的困難人群,更需長期的救濟和保障。

  現在全球還處於疫情中,中國的經濟發展只能靠國內。而發放消費券作為一種中國特有的辦法,還是值得在全國推廣的。但全國化和常規化是兩個概念,消費券畢竟是應急辦法,是否要長期執行,應該作進一步的研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