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銀行理財子公司從無到有,如今距離最早一批開業的已過去一年有餘。這種由商業銀行作為控股股東發起設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從事理財業務,有利於加強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隔離,對於打破剛性兌付也有助力。一年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究竟表現如何?
2019年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元年:當年6月3日,我國第一家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深圳正式開業。截至目前,我國已有12家理財子公司正式開業。過去這一年,銀行理財子公司運行情況如何?發行了哪些產品?未來還將如何發力?
固收類產品占主導
從沒購買過銀行理財產品的小周,不久前,從工銀理財買了畢業以來的第一只銀行理財產品。在小周看來,不用去營業網點,直接手機操作就能搞定,這筆財理得很是方便。
與過去購買銀行理財有所不同,銀行理財子公司在許多方面均有突破:一是購買方式更加便捷,首次理財評估通過線上渠道就能完成,無須去銀行網點面簽;二是銷售門檻降低,在理財產品購買起點從5萬元降至1萬元後,理財子公司再次下調投資起點,不再做具體要求,有的理財產品1元即可購買;三是投資範圍更廣,允許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
不過,經濟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過去一年裡,儘管理財子公司在產品類型與投資模式上均實現很多變化,但從已發行產品類型看,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占比仍為最高。截至2020年6月11日,銀行理財子公司登記的理財產品共計1142只。從產品類型看,當前理財子公司主要發行的產品包括固定收益類、混合類和權益類3種類型。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占比最高,共發行888只,占總發行數量近八成;混合類產品也逐漸增多,達到252只;權益類產品僅有2只發行,且產品風險等級為中高風險。
從產品投向來看,債券類資產、現金及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低風險資產,仍然是理財子公司主要投向。具體來看,截至6月11日,以風險等級劃分,理財子公司發行中低、中風險產品數量最多,其中一級(低)、二級(中低)、三級(中)、四級(中高)、五級(高)風險的產品分別為12只、431只、696只、3只、0只。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固收類產品仍占據“C位”,與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相比,過去一年裡,理財子公司產品中配置權益類資產的數量正在逐步提升。“理財子公司產品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在提升,2020年以來,70%至80%的產品均配置了股票等權益類資產,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配置比例大多在20%至30%,而2019年配置比例大多在20%以內。”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