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偶發性疫情防控應兼顧經濟復甦
http://www.CRNTT.com   2020-06-16 08:09:34


  中評社北京6月16日電/自新冠肺炎發生以來,如何平衡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一直是討論焦點,即便在疫情被基本撲滅的近幾個月,也會因間歇性的小規模疫情引發關注。最近北京突現本土數十人確診,讓原本對疫情逐漸放鬆警惕的國人又開始緊張起來。根據當地疾控部門數據,從6月11日到13日北京共確診43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13日一日即達36例。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首都此前已有56天沒有本地確診病例,所以此次小規模疫情暴發後,當地立即採取了包括關閉與疫情傳播高度相關的新發地批發市場、對新發地市場內人員和周邊居民以及就診發熱人員全部進行核酸檢測、提升相關地區風險等級等防控措施。

  經專家初步認定,北京此次疫情可能與批發市場的進口冰鮮有關,且病毒基因測序發現來自歐洲方向。雖然具體傳染源和渠道尚未徹底查清,不過從現實角度看,在境外疫情沒有被遏制、疫苗未上市之際,中國想徹底與病毒隔絕成為一片“淨土”不大可能。4月份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就指出,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抓緊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其實,在武漢“解封”後就陸續出現過黑龍江綏芬河、哈爾濱和吉林舒蘭出現境外輸入引發本土反彈,所幸在嚴格防控下均被撲滅,上述地區如今已降為低風險。

  文章認為,當一地出現本土病例反彈,當地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加強防控,這無可厚非,但同時也會涉及到防疫與經濟之間的平衡問題。特別是對於北京這樣的全國政治經濟中心、交通樞紐和人員集散中心,如何於此次防疫過程中展現遏制疫情與經濟發展兼顧,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頗具示範意義。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中國不再需要也難以再經受以過度犧牲經濟利益為代價的嚴防死守。一方面,我們已經具備充分的防疫抗疫成功經驗,不同於武漢暴發初期,如今對疫情防控可以說是“有備而來”,尤其在北京這樣醫療等資源十分豐富的大城市。所以不必恐慌,有信心且有能力會盡快撲滅此次小規模疫情。

  另一方面,過去數月的疫情對中國經濟已經造成巨大衝擊,今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需求大幅減少導致生產不足、就業減少、收入下滑和居民消費被抑制,讓解決好就業問題成為今年經濟社會主要發展目標。在全國復工復產的當下,過度防控勢必給經濟運行帶來阻塞,由此帶來次生災害可能超過疫情本身。

  因此,針對目前各地偶發性的小規模疫情,防控務必要科學,充分考慮相關措施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力求降至最低。正如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醫生所言:“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會持續處於‘接近零(本土)病例’的狀態,而並非‘無病例’,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因此採取過度防疫,終止經濟和民生的復甦。”

  文章指出,不過度防控不代表不重視。目前各地仍需執行與相關風險等級匹配的必要防控舉措,如人員密集的公眾場所要求佩戴口罩。就北京新發地這類散發但有一定聚集性特征的疫情而言,務必高度重視,應充分且嚴謹地做好流行病學調查,控制其傳播範圍,迅速阻截傳播渠道,並治愈相關患者。同時,個人也應該自覺在不影響工作生活的同時做好防護,不可過於鬆懈。

  總體而言,經濟社會全面恢復趨勢不可逆轉,各地在出現本土病例反彈時,除了加強防疫外,還應該考慮相關政策對經濟的影響,盡可能做到兩者兼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