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今年是科創板開市一周年,也是上海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之年,更是上海加快建設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之年。對於上海金融中心的發展來說,2020年是承上啟下的一年。
證券時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表示,全球金融風暴爆發後的2009年,國務院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要求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出2020年將上海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十年的努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文章稱,目前,上海已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門類最齊備的城市之一,在全球尤其是亞太地區影響力日益加大,在黃金、期貨、石油等領域擁有較大的定價權。金融業體量得到充分發展,2019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接近2000萬億元,金融從業人員約50萬人,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GDP的比重超過17%。今年一季度,上海金融業增加值增長7.3%,不僅抵禦住了疫情衝擊,展現強大的發展動能,也為服務實體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外,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外資金融機構來滬發展趨勢更加明顯。在反映金融中心綜合發展狀況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CFCI)中,上海在今年3月最新排名中首次晉級全球第四位,僅在紐約、倫敦和東京之後。可以說,十年前提出的目標已接近完成。
當然,國際金融中心不只體現為一系列數字和排名,推進上海率先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才是其初心,引領長三角乃至全國的高質量發展則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2019年8月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和2019年12月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布,賦予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新的內涵,通過與臨港新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之間形成有機結合,實現自貿區帶動上海、上海服務長三角、長三角輻射全國的遞進發展。以點帶片、以片帶全的方式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進一步發揮金融中心效能的有效途徑。
文章指出,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是一個靜態任務,它是一個動態過程,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目標和任務。“2020”只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並非終點,是新的更高目標的起點。今年2月,《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發布,支持上海加快建設成為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具體包括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發展人民幣匯率及外匯衍生品市場、提升與國際金融市場法律制度對接效率等方面。中國經濟體量巨大,國內債券市場規模全球排名第二,債券市場對外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有著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係,建立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將助推中國的金融業開放和國際金融地位的提升。
當今世界局勢複雜,國與國之間競爭十分激烈,一個對外高度開放、對內輻射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對於大國經濟來說是基本配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使命不只是促進上海一地的經濟發展,而且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仍需繼續完善各項軟硬件設施,提升規模和能級,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