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據人民網報道,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獲悉,7月1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世界上首座主跨為千米級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建成,與滬蘇通鐵路同步開通運營。滬蘇通大橋的設計建造技術實現了五個“世界首創”,在我國乃至世界鐵路橋梁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滬蘇通鐵路的開通運營,大幅提高了鐵路過江運輸能力,縮短了上海與南通及蘇北地區的時空距離,將有力助推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
據國鐵集團副總工程師兼建設部主任、工程監督局局長王峰介紹,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全長11072米,其中正橋長5827米,南北岸引橋長5245米,主跨1092米,為世界上首座4線鐵路+6車道公路、主跨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能滿足5萬噸級集裝箱船和10萬噸級散貨船通航要求,滬蘇通鐵路、通蘇嘉甬鐵路和錫通高速公路通過該橋跨越長江、貫通南北。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2014年5月開工建設,2019年9月大橋主跨合龍,耗用鋼材約48萬噸,混凝土約230萬方,主要特點表現為“高”“大”“新”。“高”即主塔高330米,為世界上最高公鐵兩用斜拉橋主塔; “大”即跨度大、體積大,主航道橋主跨1092米,為國內最大跨度斜拉橋,也是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沉井基礎體積大,主塔墩沉井平面相當於12個籃球場大小,沉井高110.5米,為世界上最大體積沉井基礎。“新”即運用了一大批新材料、新結構、新設備、新工藝。
王峰指出,在大橋建設中,開展了一系列科研攻關,形成了65項專利、創造了14項新工法,在橋梁建造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五個“世界首創”。一是實現千米級公鐵兩用斜拉橋設計建造技術世界首創;二是實現2000兆帕級強度斜拉索製造技術世界首創;三是實現1800噸鋼梁架設成套裝備技術世界首創;四是實現1.5萬噸巨型沉井精准定位施工技術世界首創;五是實現基於實船—實橋原位撞擊試驗的橋墩防撞技術世界首創。在世界上首次組織了原位船撞試驗,可實現3公里範圍防撞主動預警,有效保證橋梁和船舶安全。
王峰介紹,滬蘇通鐵路是國家 “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也是京滬第二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起江蘇省南通市,從既有南京至啟東鐵路趙甸站引出,經南通市通州區,向南跨越長江,經江蘇省蘇州市的張家港、常熟、太倉市,終到上海市嘉定區,全長143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全線設趙甸、南通西、張家港北、張家港、常熟、太倉港、太倉、太倉南、安亭西9個車站。開通運營初期,鐵路部門將按照日常線、周末線、高峰線安排列車開行,每日開行旅客列車最高44.5對,開行貨物列車6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