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有疫情前所未有的衝擊,但中國經濟依然穩健前行,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5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今年首次正增長,汽車行業利潤大幅增長,全國完成貨運量實現今年首次正增長;6月上旬全國全口徑發電量超預期增長,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均高於上月……。相關數據有力表明,雖有疫情前所未有的衝擊,但中國經濟依然穩健前行,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中國網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文章表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一方面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另一方面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和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依托超大規模經濟的整體優勢、強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空間,以及堅持不懈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有能力克服當前的暫時困難,並奮力書寫砥礪前行的發展新篇章。
受疫情的嚴重影響,當前全球經濟陷入深度低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發布的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今年全球GDP預計將萎縮4.9%,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長率預計為-8.0%,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率預計為-3.0%。值得指出的是,根據這份報告,中國將是2020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文章分析,在全球經濟嚴重衰退的當下,凸顯了內需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相關數據的由負轉正或大幅增長,也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無疑,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動力來自內需。
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然同比下降2.8%,但降幅比4月份收窄4.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79%。1—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然同比下降13.5%,但降幅比1—4月份收窄2.7個百分點,其中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5%,比1—4月份加快2.8個百分點。
在端午假期三天,全國累計接待國內遊客4880.9萬人次,同比恢復50.9%;累計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22.8億元,同比恢復31.2%。市場銷售回暖,消費信心增強,消費已然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名副其實的“壓艙石”。
作為內需的重要組成,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發揮關鍵性作用。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儘管同比下降6.3%,但降幅比1—4月份收窄4.0個百分點,且5月份環比增長5.87%,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7%和0.5%。
尤其是,今年全國兩會首次將新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為以新基建為切入點,發揮好投資的關鍵性作用按下了快進鍵。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涵蓋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大方面,涉及諸多產業鏈,是中國經濟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必要之舉,是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重要保障。
文章強調,越是在非常時期,越是要堅持改革開放。以全面深化改革和更大力度的對外開放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持續釋放深度紅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踏實推進,以及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推動了各項改革走深走實走細。《外商投資法》正式落地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第127屆廣交會在“雲端”圓滿落幕等,對外開放全面走向了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由此,堅持問題導向,推動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正不斷激發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不斷將中國經濟的巨大內在潛力轉化為強大現實動力。
儘管疫情帶來巨大的風險挑戰,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文章最後說,越是在非常時期,越是要堅定信心、增強信心,善於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發展,進一步做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把握好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抓“六穩”、促“六保”,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對衝疫情影響,並著力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從而推動經濟發展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