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主產區小麥收購同比減少農民惜售是主因
http://www.CRNTT.com   2020-08-15 11:17:31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立秋過後,夏糧收購進程過半,多元市場主體積極入市,市場化購銷活躍。總體來看,今年夏糧收購進展相對順利、價格總體平穩,農戶市場意識普遍增強,售糧期拉長。湖北、安徽、江蘇和河南先後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截至8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285.7萬噸,同比減少938.3萬噸。那麼,當前夏糧收購進展如何?收購量下降的原因是什麼呢?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採訪。

  在河北柏鄉縣西汪鎮東施莊村,種糧大戶馮連辰今年種植750畝優質強筋小麥,畝產1000斤左右。當地優質強筋小麥價格已經從1.23元上漲至1.30元至1.32元左右,他認為小麥價格還會上漲,所以把小麥儲存在了柏鄉縣金穀源糧油貿易有限公司的“糧食銀行”中,等到價格合適時再出售。

  與往年新糧集中上市時農民扎堆賣糧不同,今年像馮連辰一樣惜售的農民不在少數。河北柏鄉糧庫主任尚金鎖認為,導致今年糧食收購量同比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民普遍惜售。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農戶認識到糧食安全的重要性,風險意識增強,儲糧意願有所增強。據今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開展的農戶存糧專項調查結果顯示,主產區農戶存糧數量較往年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在市場化收購條件下,農民市場意識提高,售糧習慣由以前的集中出售逐步向全年均衡出售轉變,售糧期也相應拉長,特別是今年市場行情較好,農民更不急於售糧。現在農民把糧食儲存起來,根據市場行情選擇賣糧時機,實現種糧收益最大化。

  今年夏糧收購期間,國家在湖北、安徽、江蘇和河南等小麥主產區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的同時,大力推進市場化收購。根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統計,今年小麥市場化收購占比約86%,比去年同期高出16個百分點。“主要是面粉加工企業原料補庫需求較旺,飼料企業增加採購小麥替代部分玉米。從目前情況看,由於今年小麥市場化購銷活躍,托市收購量將少於此前預計。”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建設糧食產後服務體系,有利於構建促農增收的長效機制。通過為農民提供專業化的清理、乾燥、分類等服務,促進糧食提檔升級,大幅度提高糧食保質能力;通過向農民提供糧食保管等服務,為農民適時適市適價賣糧創造條件,增強議價能力,促進種糧農民持續增收。通過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和農戶科學儲糧設施建設,能夠大幅降低農戶儲糧損失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