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碩士畢業生張潤澤也在經歷自主創業初期的磕磕絆絆。以為一夜白頭只會在影視作品中出現,不承想他自己在半個月內長出了特別多白頭髮。
參照系的成功是別人的。落在自己身上,每次豪情萬丈之後總要有不期而遇的熄滅之火:初創成員出走,資金鏈斷裂,貸款壓力。“畢竟大學生創業缺乏管理、運營的經驗,一開始大家只有一個理想,然後開始做事,但機制其實並不健全、不成熟。”他反思。
凌晨三四點才能睡著,早上7點多就起來,白天也沒有休息。那段時間,他會選擇性地回避父母的電話和關心。選擇創業,包含著更多的責任,對公司,對合夥人,對員工。“這樣的責任會驅使你,即使再困難的時候,也要繼續堅持下去。”張潤澤說。
上學期間,他曾帶領團隊參加大學生創業大賽,獲得“北京市高校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稱號,他本人也獲得“中國社科院大學研究生突出貢獻獎”。
有了第一步嘗試的經驗,創業順理成章。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以“AI+社會科學”技術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科創團隊並開展產業化運營。
“我們的核心就是計算社會科學,這也是國家現在提倡的新文科的一個重要方向。”他們開始施展拳腳:布置調研任務,確定戰略框架,研究產品,尋求社會資源支持,商討資金來源。
和戴佳航一樣,張潤澤對學校有著無比的信任。“社科大有創新創業的固定培養機制,對項目發展起到特別大的推動作用。當時,教務處熊水和老師負責我們的項目,張樹輝副校長幫我們梳理項目的價值觀念、發展體系,幫忙聯繫專家學者、對接相關市場渠道。”
項目入選北京市大學生創業園的中關村軟件園,在疫情期間,軟件園提供免費的辦公場地、企業服務、宣傳推廣和資源對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