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美術作品多角度呈現脫貧攻堅歷史進程
http://www.CRNTT.com   2020-08-20 14:13:47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電/據人民網報道,“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日前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出的550餘件(套)作品,表現了脫貧致富、生產建設、教育醫療、扶貧救災、抗疫與復工等主題,其中大部分為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展覽選展了部分來自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作品,還囊括了特邀的一批表現脫貧攻堅、抗疫與復工題材的繪畫、雕塑、書法、篆刻、攝影的最新創作作品,力圖多角度呈現脫貧攻堅歷史進程。

  此次展覽精彩紛呈。齊白石的中國畫《農耕圖》筆墨簡括,意趣豐饒,畫中憨態可掬的水牛,頭戴鬥笠身披蓑衣埋首扶犁的老農,將齊白石的故園情思和赤子情懷娓娓道來;陸儼少的中國畫《教媽媽識字》設色清雅,張弛有度,描繪了一個親切感人的農村掃盲場景;劉文西的中國畫《祖孫四代》是新中國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經典之作,四代人同框,代表著一代又一代的希望和向往;董希文的油畫《千年土地翻了身》採用寫實主義繪畫語言,表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獲得解放,雪域高原從此翻開了歷史新篇章。

  吳為山的雕塑《孔繁森》以“寫意雕塑”的方式,通過對孔繁森人物造型與精神境界刻畫的精妙,塑造了這位優秀共產黨員在茫茫雪域高原走訪基層,與群眾交流的形象。毛本華等共同創作的油畫《焦裕祿》再現了焦裕祿和群眾肩扛樹苗走向荒漠的場景,表現優秀共產黨員焦裕祿在帶領蘭考人民擺脫貧困的過程中,扎根蘭考、扎根人民的偉大情懷。張見等共同創作的中國畫《助夢》通過描繪四川省大涼山火普村表彰脫貧示範戶的場景,展現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可喜碩果。解海龍的攝影《我要上學》的主人公是出生於安徽金寨縣一個貧窮山區的“大眼睛”蘇明娟,這張觸動靈魂的照片,已成為希望工程的標誌,廣泛傳播。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此次展出的作品以各具特色、各顯神采的藝術形象,歌頌、弘揚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在脫貧攻堅中湧現出的人物、事跡、風貌與精神。這些作品源自生活,生機勃勃,是現實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也是以大美化育大眾的見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