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華網路報:兩岸交流有助避戰促和
http://www.CRNTT.com   2020-09-23 08:48:09


第12屆海峽論壇。(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9月23日電/大華網路報今日“點評”專欄說,大陸政協主席、僅次於習近平的對台工作二把手汪洋,20日在福建省“海峽論壇”開幕式上發表視頻講話表示,“兩岸關係發展的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這再度反映了大陸“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對台工作方針。從兩岸都追求台海和平穩定的目標來說,台灣方面應該樂見兩岸持續民間交流而不是採取阻絕措施。
 
  毛澤東、周恩來時期,兩岸處於隔絕狀態,大陸對促進和平統一就只能“寄希望於台灣當局”。41年前,鄧小平時期的“告台灣同胞書”指出“寄希望於台灣當局,也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於此台灣人民的角色被提了出來。隨著兩岸民間往來的逐步開展和台灣民主化,江澤民時期的說法是“寄希望於台灣當局,更寄望於台灣人民”;顯示台灣人民的重要性在大陸眼中已高於當局。
 
  胡錦濤時期,固然兩岸官方授權管道互動順暢,但仍著重強調“把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貫徹到各項工作去”。至習近平時期,兩岸制度化管道因民進黨執政而斷裂,大陸更是只能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習近平1.2講話即說,“我們堅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其具體代表為國台辦先後發佈31條及26條惠台措施,各地也分別響應而制訂了總計上千條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措施。
 
  在此方針下,大陸各大兩岸交流平台中最以群眾性為特色的海峽論壇,便不因疫情影響而停止舉辦。對大陸而言,國家統一的目標不可變的,能變的是達成目標的方式,即所謂“追求和平統一的前景”;除非和平統一沒有可能時才採取“非和平方式”。而當前兩岸當局無法協商對話,尤其雙方統獨方向南轅北轍,台灣人民當然成為大陸促進和平統一的寄希望所在;如果連此希望都落空,“武統”就會是剩下的選項。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