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打通雙循環堵點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0-10-10 08:03:10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要從供需兩側同步發力,用改革的辦法打通雙循環的痛點堵點。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中央立足國際國內大勢變化,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這一戰略部署對中國在日趨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積勢蓄勢謀勢,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具有重大意義。總的來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斷裂風險,叠加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等影響,我們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仍存在不少梗阻。如何通過改革、開放、創新多管齊下發力,打通這些痛點堵點,是我們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任務。

  構建新發展格局面臨“三大堵點”

  經濟日報發表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賀艶文章表示,新發展格局,是重塑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和中國發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賦的變化,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而中國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客觀上有著此消彼長的態勢。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我們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最大程度激活內生動力和活力。但眼下來看,構建新發展格局還面臨著三個突出的堵點,這成為影響雙循環暢通運行的重要制約。

  一是國民經濟循環仍存在一些梗阻。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是經濟活動一個完整的循環系統,目前中國在四個環節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影響了國民經濟的順暢運行。在生產環節,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與需求結構仍不匹配,低端供給過剩和中高端產能不足並存,難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優質化的消費需求。在流通環節,目前中國流通體系現代化程度仍然不高,還存在不少堵點亟待打通,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遠高於發達國家。特別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外物流受阻,物流費用上升,加重了企業原本就高企的成本。在分配和消費環節,中國收入分配領域還存在許多亟待調整的地方,居民消費率遠低於同等收入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今年1月至8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同比下降8.6%,消費端恢復速度遠不及生產端,成為制約經濟循環的重要因素。

  二是產業鏈供應鏈循環面臨堵滯風險。產業鏈供應鏈跨國分工合作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果和現代經濟的重要特征。產業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滯,上下游企業都無法運轉。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加大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圍堵和打壓,要求本國在華企業遷回本國和遷出中國。同時,受此次疫情影響,來自歐美的生產和需求都在減少,這些都給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帶來一定影響。

  三是生產要素高效流動尚不夠順暢。目前中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尚未完全形成,特別是要素市場改革滯後,使得資本、土地、勞動、技術、知識、數據等生產要素流動不暢,不利於經濟高效循環運行。一方面,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傳統要素市場發育不完善,要素流動存在體制機制障礙,影響了要素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另一方面,技術、數據等新型要素市場規則建設滯後或缺乏,要素產權不清晰、市場化交易機制不健全,數字孤島現象較為突出,難以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