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美國是環境領域的“共識破壞者”和“麻煩製造者”
http://www.CRNTT.com   2020-10-24 10:47:43


 
  阮宗澤表示,美國缺席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合作給一些國家“帶了壞頭”,“這讓多邊環境條約的實施大打折扣,拖了全球合作的後腿,讓全球減排目標的達成變得更加艱難。”

  事實勝於雄辯,公道自在人心。中國在污染防治和全球氣候治理上的成效和貢獻,國際社會有目共睹。中國提前兩年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重大貢獻。中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已上升到近15%,可再生能源裝機已占全球的30%,在全球增量中占比44%,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占全球一半以上。2000年以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在剛剛過去的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方宣布將力爭使二氧化碳排放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當國際社會出現單邊主義挑戰時,中方以實際行動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推動全球環境治理,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阮宗澤說。

  頗為諷刺的是,即便如此,美國某些政客仍不遺餘力在環境領域污蔑詆毀中國。

  分析人士指出,美方官員相關行徑完全是出於政治目的。當前美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社會矛盾激化,美國某些政客逢中必反,為掩蓋自身過失,在氣候環境等多個議題上抹黑他國,企圖轉嫁矛盾、轉移民眾注意力。有美國媒體指出,目前有效的氣候政策已淪為美國政治困境的犧牲品。

  “美國某些政客在環境領域對中國的指責抹黑,是其對華全方位競爭打壓政策的一環,源於其對華偏見和仇視,目的是要干擾阻斷中國發展進程,維護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項昊宇說。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共同責任。專家指出,各國應堅定支持多邊主義,摒棄以自我為中心和本國優先,全面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義務,特別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