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警惕海洋治理的“逆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20-10-27 08:44:02


  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電/本月以來接連爆出的兩個有關海洋污染與安全的消息,再次讓人感受到全球海洋治理面臨的嚴峻挑戰。先是英國記者出書披露,美軍數十年來在其控制的太平洋各島造成嚴重污染,污染源包括放射性廢料、神經性毒劑和橙色落葉劑等化學武器。接著有日媒稱日本政府將在本月底前宣布將福島核廢水排入大洋的決定,雖然最新消息說日本暫緩做出決定,但仍無法打消人們的擔憂。這些國家將海洋公域視為免費垃圾處理廠,嚴重背離讓海洋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資源寶庫和動力源泉的目標。

  環球網發表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理事會主席吳士存文章稱,20世紀下半葉以來,人類對生物、石油和交通資源的無度索求已令海洋生態環境不堪重負。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統計顯示,世界海域魚類中的三成已被過度捕撈,全球魚類資源可持續水平已從1974年的90%下降到目前的60%左右。進入21世紀,海洋生態環境的遭遇可謂“舊病未祛,又添新傷”,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海上溢油、海水富營養化、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等新的海洋生態問題層出不窮。

  文章認為,海洋的“呻吟”不僅應當喚醒普通人的良知,還應警醒那些私欲膨脹的國家行為。日益枯竭的海洋資源和全球海洋秩序的變革使一些國家把海洋視為只顧索取、無需投入和呵護的“公地”。美國等西方國家日益盛行的“逆全球化”和單邊主義正令二戰之後建立的全球海洋治理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國家間、區域間開展海洋治理合作變得更為艱難和充滿變數。其挑戰主要是:

  其一,逆全球化思潮正從美國蔓延到歐洲乃至世界更多國家和地區,海洋領域的逆全球化趨勢抑制了全球海洋合作的意願和動力。二戰後建立的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全球治理體系,也為解決全球性和區域性海洋問題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規則、規範和制度。但近年來,美國等部分國家的單邊主義政策正在向海洋治理領域擴散,如何在逆全球化浪潮中“逆勢前行”、有效維護基於多邊主義的全球海洋治理體系,已成為當前開展全球海洋治理與合作首先需要跨越的障礙。

  其二,海洋爭端、地緣政治競爭等導致國家間合作愈發困難。以南海為例,南海海上形勢因部分域內國家的單邊行動和域外國家的強勢介入出現令人不安的新變化。美國及其盟友從前沿軍事部署、政治、外交等各個方面不斷加大對南海問題的介入,令南海地區的大國競爭態勢越來越充滿火藥味。某些聲索國還把“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置於優先地位,對爭議海域的資源採取竭澤而漁的短視政策。南海地區海洋環保、海上搜救、漁業資源養護、航行安全等領域的合作,因持續困擾人們的海洋爭端和大國競爭的干擾而停滯不前。

  文章指出,新冠疫情打亂了全球化的既定議程和運行節奏,重創了國際社會對全球治理的信心。為數不算少的國家開始放棄多邊主義原則,轉而奉行以鄰為壑的利己主義政策,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甚囂塵上,這對處於艱難時期的全球海洋治理無疑是“屋漏又逢連夜雨”。種種負面因素的叠加影響,令我們不禁對全球海洋治理的前景感到擔憂。

  作為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主義全球海洋治理體系的堅定維護者和踐行者,中國正責無旁貸地為21世紀的全球海洋治理注入“中國動力”。我們提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並將繼續以能為國際社會所接受的“中國方案”為跨國、跨區域和全球範圍內海洋問題的解決凝聚共識、貢獻智慧。但同時,海洋的公共性和流動性決定了解決全球性或區域性海洋問題需要所有國家共同努力,尤其在全球海洋合作挑戰嚴峻和治理體系陷入困境的非常時期,更是如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