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培養新型產業工人
文章提出,第一,要發揮職業教育的製造業人才“孵化器”作用。新型產業工人是支撐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職業院校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應該從培養新型產業工人的大局出發,確立新的職業教育體系。按照市場導向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引入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互聯網+”、新工藝、新控制軟件等與生產緊密相關的課程。開展“雙元制”職業教育,讓學生一邊在企業中見習,一邊接受學校的理論培訓,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讓職業院校成為新型製造業人才的“孵化器”,為中國製造業轉型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第二,要鼓勵終身學習,促進勞動力轉型。製造業轉型需要傳統產業工人向新型產業工人轉變,為了適應新型製造業的發展要求,勞動者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重視技能學習,增加教育培訓投入,尤其是針對新技術、新崗位要進行系統性學習,由“單一型技能”向“複合型技能”轉變,不斷提升技能水平和適應能力。同時,要將自身職業規劃和企業發展結合起來,確立在工作中追求自身價值體現的就業理念,通過勞動力轉型助力製造業發展。
第三,要構建企業人才培訓中心,培養具有新時代工匠精神的產業工人。中國製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的過程中,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新生代產業工人。在新型產業工人緊缺的背景下,要充分挖掘企業自身的人才培養資源,通過構建人才培訓中心,為接受培訓者搭建實習基地,聘請企業技師和管理專家講授相關課程等方式,不斷提升一線工人的職業素養,培育新時代的工匠精神,滿足企業轉型發展的人才需求。
第四,要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加強人才培養投入。創新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企業要建立科學的創新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人才管理氛圍,提高就業質量,增強對創新型人才的吸引力。針對技能偏向型就業帶來的就業不平等和可能出現的就業極化現象,政府要加大對中低技能勞動者的人力資本投資,穩定不同技能勞動者就業。要加大對普通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製造業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對面向重點行業關鍵崗位人才培訓的社會機構給予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