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人口僅與上海相當,GDP還不如廣東,顯然是無力單挑中國的,於是只能緊抱美國大腿,充當美國的馬前卒。除了強化雙邊同盟關係以外,還通過諸如“五眼聯盟”和美日澳印四邊框架對華施壓。儘管如此,畢竟美國遠隔重洋,難免鞭長莫及,既然安倍希望借重澳大利亞來抗衡中國,當然是正中下懷,於是雙邊關係猛然升溫,安全合作全力推進。而日本對中國的強勁發展一直深感惴惴不安,總是想方設法延緩中國的發展,包括在安全上採取了多管齊下的措施。全面強化與澳大利亞的安全合作,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但如此硬扛中國,顯然使澳大利亞很受傷。一方面是由於澳方一再挑釁試探不斷跌入谷底的對華關係,另一方面是嚴重受挫的對華貿易,從紅酒滯銷到龍蝦排隊,再到暫停進口的原木、煤炭和大麥。據澳媒體報道,今年對華貿易管道受阻給其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190億美元。眼看形勢越來越嚴峻,澳國內對澳政府的批評聲音也越來越響亮。澳政界和商界很多人士都敦促莫里森政府與中國改善關係。因為中國進口了澳大利亞出口商品的近40%,占到澳大利亞GDP的8%,每13個澳工作崗位中就有1個與中國業務相關。
眾所周知的是,近年來澳大利亞政府的對華政策不僅令很多中國人不解,而且在國家間交往中也實屬另類。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都是澳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國,澳方從中國發展中獲取了巨大經濟收益,而且中方也一直願意推動中澳關係向前發展,但澳政府卻罔顧中國發展給澳方帶來的機遇,不但一再干涉中國內政,還阻撓中國投資和中國企業進軍澳產業界,並熱衷組建圍堵中國的小圈子,很多政客和媒體更是鉚足勁競相抹黑中國,煽動反華情緒。
對澳大利亞來說,改善對華關係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澳方應正確、理性看待中國和中國的發展。從地理位置上看,中澳兩國遠隔重洋,相距萬里之遙,沒有領土爭端;縱觀兩國歷史中澳之間沒有什麼積怨;在現實利益上,兩國不僅沒有衝突,反倒是經貿結構高度互補,經貿關係多年來日益緊密。可以說,近20年來中國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不僅促進了其經濟增長,而且還提升了澳民眾的生活水準,因此,中國的發展對澳大利亞來說是利好而絕非威脅。澳政府應該正確認識到這一點,而非像患上“受迫害妄想症”一樣,無中生有地把中國視為威脅。
早在安倍離任之前,日本與澳大利亞的關係就開始急劇升溫,尤其是在安倍率先推出“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以後,澳大利亞以及印度在日本對外戰略中的地位驟然攀升。在安全合作領域,前不久澳大利亞還首次在印度洋參加了美日印共同舉行的“馬拉巴爾聯合演習。”如今菅義偉接棒後,雖然曾一再表示反對“亞洲版北約”,但與此同時卻如此與澳大利亞加強針對中國的安全合作,這顯然是互相矛盾的。
日澳雙邊也好,日美澳印四方也罷,開展安全合作必須有利於本地區尤其是南海海域的和平與穩定。任何有損於該地區穩定局勢的“合作”,都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所無法接受的,也是註定難以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