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華網:特朗普“端菜”大內宣“一道道上”
http://www.CRNTT.com   2020-11-24 09:00:03


 
  現階段,美國主流媒體輿論多力促特朗普展現民主風度,儘速承認敗選,他所領導的團隊也處於“看守政府(Caretaker Government)”狀態,必須即刻依憲政傳統進行新舊政權交接,並停止推出重大政策,包括台美合作等對外關係在內。譬如,美國環保署長惠勒(Andrew Wheeler)計劃12月率團來訪率,即遭紐約時報批評,“在特朗普執政的倒數幾週出訪台灣,耗資近30萬美元,根本就是浪費公帑;官員卸任前該做的,是與拜登團隊交接”。在台灣,在野陣營也同聲質疑,“特朗普已經敗選,惠勒訪台之行不但對拜登相當不尊重,更印證了蔡政府美選押寶特朗普的事實”。一般認為,台美擴大深化交流固然值得歡迎,但惠勒來訪的時機不對,又沒有實質效果,只是讓民進黨政府多了一個大內宣的題材而已。

  台美EPP對話是啟動了,曾經被美方指為“洽簽台美貿易協定最大障礙”的美豬美牛也解除了進口台灣的限制,那麼BTA和FTA是否就有望了?其實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於USTR的態度。近年雖然有161位不分黨派眾議員聯名致函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呼籲啟動談判簽署台美自由貿易協定,但鄧振中也坦承USTR還要觀察台灣實際執行情形,才會決定是否要展開FTA或協商,短期內很難排進USTR的優先工作項目中。

  所以,蔡政府眼前要做的,不是對大拜拜式的EPP對話,給予過度的解讀或過高的期待,而是對症下藥,以具體的作法改變美國談判官員認為“台灣是不可靠的夥伴(Unreliable Partner)”的既定印象,否則,台美簽訂再多的MOU,恐怕都只是宣示性意義而已。更重要的是,明年1月20日美國政府更迭以後,台灣在台美中三方互動關係中的戰略定位與戰術布局,都必須適時做出調整,才能與拜登新團隊展開更順暢的溝通交往,以維續台美長期以來的緊密合作關係。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阿格瓦爾(Vinod Aggarwal)本月20日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兩岸關係視訊研討會(NBR)指出,談論美台FTA已20年,但台灣總是樂觀的等待;他強調,“911以後,美國與一些國家談FTA主要是出於戰略和安全考慮,但拜登團隊似乎對FTA不感興趣,不太可能與台灣洽簽FTA”。阿格瓦爾的提醒,正是台灣面對美選後新局的一大挑戰,蔡政府必須展開應變部署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