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刻內涵
http://www.CRNTT.com   2020-11-29 09:23:06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定要擺脫原有的那種只從物質現代化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偏向。這意味著我們要從過去的“增長邏輯”轉向“發展邏輯”。
  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出新的表述:“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將原來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調整,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

  理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三個維度

  人民論壇網發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文章表示,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從三個維度理解:第一個維度是物質的現代化;第二個維度是治理的現代化,也可以說是制度的現代化;第三個維度是人的現代化,即更大程度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三個方面是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其中,人的現代化是物質現代化和治理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物質的現代化

  文章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是各有其側重點的。例如過去在物質短缺的情況下,我們更多強調的是物質的現代化。20世紀60年代我們提出了“四個現代化”宏偉目標,即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著重講的是物質的現代化。

  進入21世紀,“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

  在物質的現代化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之後,我們就要及時跟進制度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所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將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治理(制度)的現代化

  文章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著眼點從物質的現代化開始過渡到制度的現代化。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並作出重要部署。可以說,如果沒有制度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物質的現代化也將難以進一步取得新的進展。有了制度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來支撐,物質的現代化才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

  人的現代化

  文章指出,近年來,我們黨開始關注“人的現代化”,強調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意味著不能再單純依靠自然資源、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的投入來實現發展,而是要更多地依靠創新。要從人口大國變成人力資源強國,讓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發揮更大作用。要通過人自身的發展,通過國民素質(包括健康素質、文化素質、技能素質等方面)的普遍提升,給“創新”打下一個廣泛的社會基礎。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使發展的方式和目的高度統一。

  新的發展原理:以“人本邏輯”超越“資本邏輯”

  文章認為,注重人的現代化,意味著要用新的發展原理來指導中國今後一段時期的發展。這個新的發展原理是人本邏輯,這與傳統發展經濟學講的資本邏輯有明顯區別。在物質短缺、生產力水平落後的情況下,需要重視資本邏輯,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要避免資本邏輯導致人的異化,避免財富鴻溝、人力鴻溝,避免出現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情況。

  我們要避免這種資本邏輯帶來的發展畸形,就必須轉向人本邏輯,即通過人自身的發展來實現整個國家的發展,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