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揭仲:拜登將結盟打造新秩序 要求中國遵守
http://www.CRNTT.com   2020-12-05 00:27:32


揭仲向中評社分析未來美中關係走向。(中評社 張嘉文攝)
  中評社台北12月5日電(記者 張嘉文)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上任後,是否會繼續走抗中路線?中國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台灣戰略研究學會理事揭仲向中評社表示,美國抑制中國的大戰略基本上不會改變,但是手段上會有所變化,拜登的方式,會是結合友好的盟國,共同打造出一個新的秩序,然後要求中國必須遵守秩序。

  揭仲說,舉例來說,就是拜登跟其他的友好國家合作,打造一個圍墻,讓中國進圍墻裡,一旦中國進到圍墻內,只要它不嘗試跨出圍墻,會有一定的行動空間,甚至於在某些狀況之下,美國還會跟中國合作或者是給予中國獎勵,但是一旦它嘗試要翻牆,那麼就會遭到美國跟盟國的聯合抵制。

  揭仲,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現任“國政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台灣戰略研究學會理事、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曾任前“立委”林郁方辦公室主任。專長為“國防政策”、中共軍事專題、“強制外交”。 

  對於拜登上任後的對中政策,揭仲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抑制中國的影響力成長,其實是民主跟共和兩黨的共識。美國對中國戰略的大轉變,從原本的將中國融入世界,改變為抑制中國,是從奧巴馬政府末期開始就已經慢慢在醞釀,在特朗普政府2017年底的時候正式開始實施,所以在這種狀況之下,美國抑制中國的大戰略基本上不會改變,但是手段上會有所變化。

  揭仲說,拜登上任後,在打造圍牆的過程中,第一會需要和盟國的合作,拜登會聽取友好國家的意見。第二就是拜登在對中國有些地方是壓制,有些地方是合作,譬如在中美科技戰的部分,會持續進行,但是在有關綠能、氣候變遷,還有抑制新冠肺炎疫情這些部分,拜登可能會尋求跟中國合作。

  拜登的新秩序跟特朗普比較大的不同是,他會讓中國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而不像在特朗普時期,中國有時候好像配合美國,對美國做出妥協之後,不久又被美國拖出來鞭打。同時跟美國合作的盟國,也會知道在新秩序之下,怎麼樣在跟中國打交道的同時,又能跟美國維持良好的互動,這是拜登跟特朗普雖然同樣是要抑制中國,但是在手段上比較明顯的差異。

  至於軍事方面?

  揭仲表示,因為特朗普政府在所謂的印太戰略上,有相當一部分已成形,原本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設計,基本上也是強化前沿,就是鼓勵中國周邊跟美國友好的國家,提升自己的軍力,然後來抑制或抵消中國的軍事壓力,讓美軍可以在後面保持一個彈性,但是三不五時,美軍會借由武力展示,來表達對這些周邊國家的支持,同時去抵消中國軍事壓力所造成的影響。

  譬如美國將海軍60%的兵力調到西太平洋印太地區,這些其實都是在奧巴馬任內,就做了規劃。

  所以在拜登上任後的軍事手段,揭仲認為,拜登還是會結合友好國家,然後鼓勵或支持友好國家,增加自己的防衛力量,來抵消中國的軍事影響力擴張,這不會變。必要的時候由美軍來進行武力展示,來抵消中國的壓力,或者是支持友好國家的一些訴求,這個方式也不會變。

  比較有可能改變的是在頻率方面,特別是武力展示的頻率,因為在特朗普政府任內,跟奧巴馬期最大不一樣,比如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在奧巴馬政府時期,要行動前是由華府逐案審查,但是在特朗普時期,只要美國國防部每年提出一個實施計劃,華府就一次核定,等於把這種航行自由行動的執行規劃權,下放給美國國防部,甚至下放給印太司令部。

  揭仲說,這部分他個人判斷,以後在民主黨政府重新執政後,相關行動還是會持續,但是會變得更謹慎,說不定會回到以前奧巴馬政府時期,要求華府要逐案審查、逐案管制,如此美軍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計劃,或者是在台灣還有周邊或者在中國周邊的飛機偵察,乃至於軍艦通過台灣海峽,也許不會完全結束,但是頻率可能會減少,會隨著美國跟中國在某些議題上面的合作情形,有明顯的變化。

  美中在南海的軍事緊張氣氛會稍微緩和?

  揭仲表示,最起碼那種短兵相接的機會,可能會開始減少,坦白講,在特朗普時期,中國在南海這個部分是採取守勢,這兩年中國在南海並沒有太積極的行動,當然也許有基地已經蓋好了,比如說三個島礁上有大型的機場,但是中國畢竟沒有讓它的軍機常駐在那裡。

  可以看到在南海比較多的行動,是由美軍先發起,無論是航行自由行動,或者是聯合其他國家在這邊進行多邊演習。位來隨著拜登政府上台,類似的航行自由行動,或者是軍事聯合操演,頻率可能會減少,因為一旦由華府審查,考量的因素就比較多,國務院的考量再放進來的話,相信頻率會比較少。

  揭仲提到,但是如果中國和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又有資源探勘上的對峙,這方面美國還是會採取一些行動來支持。以南海和台海來講,在拜登執政後,南海會是他首要關注的對象,還勝於台海。在爭取友好國家合作部分,則會比較重視日本,因為美日是有正式的條約,是正式盟邦。

  而拜登上台之後的美中台關係,乃至於兩岸關係是否有和緩的空間?

  揭仲說,如果美國跟中國的關係能和緩,兩岸情勢最起碼可以獲得一個喘息的空間。因為現在雖然中國大陸在對台灣的一些武力威嚇或武力展示,尤其在台灣防空識別區西南角那一塊,它是有軍事需要,那個動作不會完全停止。

  他分析,但是陸方軍機近期幾次跨越“海峽中線”的行動,其實都跟美國升高跟台灣的政治、軍事交流有關,類似這種比較高敏感、高強度武力展示,隨著拜登上台,讓中國跟美國關係有盤整的時間,甚至確實有緩和的話,台灣這方面就可以獲得喘息的空間。

  揭仲強調,兩岸之間會不會真正的和緩,這不一定,因為還有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等等的爭議在,但最起碼台灣可以不用配合美國做出一些動作,特別是當美國對中國有些大動作時,台灣就可以不用被迫跟進,未來美國減少大動作,台灣這種被迫跟進的機會變少,當然就會獲得一些喘息的空間,但是兩岸要真正和緩,還是有政治問題要去面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