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0-12-08 09:22:32


 
  全面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優勢

  高國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被列為國家戰略之後,海內外持續關注,國家的規劃和政策也在不斷研究和深化,立足新發展格局和國土空間新格局,可從兩個方面來全面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優勢。

  一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的產業集群,這是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核心和關鍵。其中,要重視產業鏈的安全,防止斷裂,防止“卡脖子”技術工藝的大面積蔓延,特別是在強調引進國際國內跨國大型企業的同時,一定要考慮帶動粵港澳大灣區內部自身關聯配套產業企業的崛起和聚集。要形成一種根植性或嵌入式的產業體系,避免形成產業孤島或企業飛地,以免世界級產業集群的建設走不穩、走不遠。

  同時,應該要細細梳理粵港澳大灣區裡全球性的產業鏈,不能再籠統地提產業鏈產業集群發展,一定要下沉幾個層次,要做產業、行業、產品、技術、工藝的落地下沉和細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梳理出或培育出一批適應粵港澳大灣區,同時又真正能夠體現粵港澳大灣區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世界級的產業集群。此外,一定要考慮粵港澳大灣區裡的不同城市的特色,一定要在著力打造自己的產業地標上下功夫、探索。

  二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國際化都市圈樣板。都市圈的發展進一步可以劃分為四個圈:軌道交通圈、就業通勤圈、產業協作圈和品質生活圈。圍繞著這四個圈,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都可以超前謀劃、布局、儲備相關的重大項目,可以及時跟國家層面的政策和規劃進行對接,進一步使都市圈這個新的形態能夠在粵港澳大灣區裡先行、落到實處。同時,還要打通都市圈和周邊之間,都市圈和更遠的地區之間的聯通。在通道上、產業鏈上,在一些要素和資源配置的機制上、模式上、路徑上,要進一步多元化、靈活化,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廣闊腹地、用地和市場空間支撐。所以在未來特別是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要搶先抓住機遇。

  大灣區建設的新階段、新理念和新格局

  楊宜勇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進入下一階段,未來發展要突出新階段、新理念和新格局。

  從新階段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從提出到規劃落地,轉眼間四年就過去了,總結好過去的成績與經驗,才能更好地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謀劃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要意識到,大灣區建設若要成功,一定是合作大於競爭,要進一步轉變意識,不能再抱有一畝三分地的想法。

  從新理念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總書記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做好創新發展規劃、協調發展規劃、綠色發展規劃、開放發展規劃、共享發展規劃。

  從新格局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關注怎麼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包括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融合的問題。其中,粵港澳的建設涉及三地,可以在體制機制方面學習借鑒歐盟的經驗,比如說四大自由流通(商品、資本、勞務、人員),但目前來看,粵港澳大灣區要實現真正的四大自由流通還有一些體制機制上的障礙,需要克服。

  此外,在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中,與技術創新相比,體制創新、制度創新更為重要。制度不創新,技術很難創新。同樣,標準引領也很重要,大灣區的建設離不開標準意識的統一。比如數字企業認證的標準等。大灣區要有國際標準意識,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意識就可以在ISO上申請一個標準委員會,真正去打造標準,用標準來引領各種平台的建設。

  城市品質提升與城市產業轉型

  胡軍 暨南大學原校長、教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學術委員會主任

  廣州經濟社會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在新的宏觀背景和發展形勢下,如何站在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高度,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核心引擎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推進城市品質和產業轉型同頻共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廣州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育先機的現實選擇。

  一是以激發實體經濟創新和提升“畝均績效”作為導向,推動城市品質更新。一方面,圍繞實體經濟提質增效部署創新鏈,建設自主可控的立體化現代產業體系。必須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著力點,構建涵蓋本地、區域和全球的多層次、立體化的產業鏈體系,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支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通過“畝均績效”指標,引導要素配置體制性障礙的深度矯正。推動城市以提升“畝均績效”為導向優化產業空間的利用,科學控制用地規模,構建清晰可執行的“畝均效益”指標體系和評價管理機制,引導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集約式發展,優化用地結構,以土地高效集約利用為關鍵點,釋放更大的城市空間,煥發城市活力和潛力。

  二是以城市更新和功能疏解促進城市功能品質提升做優,推動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一方面,通過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能級。完善常態化城市更新工作體系,推動城市更新與城市功能升級有機結合。另一方面,從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角度,釐清需強化和需疏解的城市功能清單,有序調整非核心功能存量。對中心城區置換出來的空間,要加大高端服務業和新業態與新模式的導入,提升創新能力和發展能級。

  建設城市大腦,賦能城市發展

  張振剛 華南理工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科技革命的浪潮滾滾而來,我們正處於一個偉大的數字經濟時代的開端。一方面,在智能化、網絡化和數字化時代,經濟和社會將會以更加高質量的形態發展。另一方面,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還將賦能場景研究,促進產業發展。目前,廣州正在推進100個場景開發試點項目,探索新興產業的發展新模式。廣州場景實驗將對新興技術的產業化、市場化、商業化、大規模化推廣提供一個基礎性的驗證和預見。

  然而,廣州要加快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實現匯聚高端要素,引領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還需要建立先進的智慧城市大腦,提高城市的綜合治理能力與精准化、多元化的服務水平,為城市發展賦能。

  一是通過智慧城市大腦建設,增強城市綜合的治理能力。廣州已經成立了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統籌、規劃、促進城市大腦的數據融通。建設智慧城市大腦,要打造數字孿生城市,通過傳感器聯通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實時呈現城市的運行狀態,準確預測城市發展趨勢,輔助決策資源的科學高效配置,提高城市的安全和應急治理能力。

  二是通過智慧城市大腦建設,構建城市準確化、精細化和豐富化服務體系,增強城市的綜合服務水平,從而建設生活、生產、生態協調發展,創新、創業和創造條件優越,共創、共生、共贏環境良好的城市發展生態,使得城市更加豐富、高效、便捷、安全、綠色環保。

  三是通過智慧城市大腦的建設,營造良好城市環境,促進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吸引高端人才匯聚廣州,吸收高端創新資源匯聚廣州,將把廣州建設成為創新之城、開放之城、活力之城、智慧之城、場景之城、宜居之城,全方面地為廣州高質量發展賦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