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中合作研究月壤有沒有可能性?
http://www.CRNTT.com   2020-12-21 10:39:00


工作人員對嫦娥五號返回器進行初步檢查。(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12月21日電/經歷23天的長途旅行後,中國嫦娥五號終於完成探月任務,順利返回地球。針對此次帶回的2千克月球土壤,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表示,海內外科學家均可在符合樣品管理辦法規定的前提下開展研究。

  美國《僑報》12月17日載文《美中合作研究月壤有沒有可能性?》,文章說,時隔44年,人類再次從月球帶回土壤。對於中國人創造的成就,全球科學界都表示贊賞和祝福,中國官方也對未來的國際研究合作秉承開放態度。1978年,美中關系破冰之時,美方曾贈送1克月壤,供中國科學家研究。如今,兩國關系陷入低穀中,美中兩國此時是否還能合作研究這捧月土,也引來輿論猜測。

  對於這一話題,坊間爭論很多。首先提出的問題就是,美國曾帶回382千克月球土壤,還有必要再研究中國帶回的這2千克樣本嗎?答案是肯定的。

  在嫦娥五號返回地球後,華盛頓大學麥克唐奈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布拉德•喬利夫在第一時間表示,這些樣本的年齡將有助於填補大約30億年前至10億年前月球歷史的知識空白。

  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曾刊文表達同樣觀點,此前對美、蘇獲取月壤樣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并停止。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岩,這與嫦娥五號著陸地區的年齡相仿。如果嫦娥五號采回的樣本能够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將改寫月球的歷史。

  中國此次帶回的月球土壤更“年輕”,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這本應是促成美中合作的積極因素,但在政治現實面前,多數人卻顯示不出足够的信心。

  長時間以來,在航天領域,美國對華一直采取孤立戰略。但是現實卻是,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人開始建設自有空間站,并著陸月球背面,同時還在向火星進軍……一系列突飛猛進的動作表明,美方掐斷給養的脫鈎舉動,不但沒讓中國因隔絕而窒息,反而讓壓力變動力,讓中國人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跑越快。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