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有資本:新基建的機遇、啟示與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21-01-20 09:29:59


 
  第一,國企快速布局新基建領域,發揮引領科技進步作用。

  國有企業應持續引領行業技術進步,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優化國有資本重點投向和領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鞏固和增強在關係國家經濟、科技、國防、安全等領域的控制力、影響力。一方面,充分發揮央企的優勢,當好新基建的主力軍,在5G等數字化、自動化、工業物聯網等平台建設方面發揮基礎作用,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為新服務和新需求提供新動力,促進中國產業業態變革。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要建立健全創新引領發展機制,加大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布局力度,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水平,打造科技引領的世界先進產業集群,培育新的增長點,帶動中國主要產業向高端發展。

  第二,充分發揮國企的帶動作用,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

  央企和地方國有企業資金實力雄厚,在關乎國計民生的電信、鐵路、公路等市場細分領域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旦國有企業開閘投資,其就業帶動作用立竿見影。除了這些對推動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之外,國有企業的示範作用,也會有效影響以民營經濟為代表的私人部門改變預期,重新投入日常經濟生產活動中。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是新基建不可或缺的投資主體,國有企業要通過自身的資本和技術較為集中的優勢,通過產業帶動和引領作用,影響和帶動其他各類企業參與到新基建中。新基建領域有不少屬於高風險、高回報,商業化運作效率高,市場能夠有效配置社會資源的行業,調動包括民間投資在內的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新基建的積極性,將有助於調動更多的資源,加速新基建的建設進度,還有利於帶動和完善相關產業鏈。

  第三,統籌規劃新基建投資進度,防止走低效重複建設老路。

  新基建的建設應該是“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開放式合作生態系統。作為國有企業,應該立足自身的產業優勢,主動對接符合自身產業結構布局、未來發展方向的行業領軍企業、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通過出資合作、資源置換等方式加強人才、技術、數據、資金等資源整合,協作協同布局具有自身特色的平台或者產業。同時,要充分吸收過去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教訓,提前做好統籌規劃,明確短期和中長期的發展重點和次序,充分考慮企業實際,不能盲目硬上,防止造成無效投資、產能過剩等問題卷土重來。

  啟示與建議

  文章提出,國有企業具有優勢,理應起到引領作用,並以此帶動私營部門為市場正常運轉、為民企正常經營提供“積極向上”的牽引力量。為此,有以下幾點政策性建議:

  第一,確保各市場主體的公平准入性,做到國民共進。政府要降低新基建投資的進入門檻,破除對民營企業進入新型基礎設施投資的隱性障礙,積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釐清新基建的產權屬性,完善政府、國企和民企之間的投資合作機制;政府應採取包括稅收減免、融資優惠等多種政策措施激勵多種市場主體參與新基建。

  第二,將引領新基建與國有企業改革有機結合。堅持國有企業分類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舉措,對不同競爭屬性的國有企業賦予不同的新基建任務。對於競爭性的國有企業,應完全放開市場,促進國民經濟各部門在資金、項目、技術等方面的資源整合。對於自然壟斷性的國有企業,應鼓勵加大研發和技改投入。對於公益類國有企業,應加大信息化改造,推行電子政務,提升服務質量。

  第三,守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底線,避免出現產能過剩等老問題。新基建不是簡單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是與產業化應用協調推進,既能增強基建穩增長的傳統屬性,又可以助推創新和拓展新消費、新製造、新服務。對照此前基建投資出現的問題,新一輪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需要防止投資過熱帶來的風險,避免造成新型基礎設施的嚴重產能過剩和資源浪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