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茅盾獎”集結上海話劇舞台,文學性歸來
http://www.CRNTT.com   2021-01-20 09:54:31


話劇《白鹿原》劇照 話劇《平凡的世界》劇照。(圖片來源:陝西人藝)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據文匯報報道,近期上海舞台刮起一陣生猛的“西北風”,刮出來自大山高坡粗獷質樸的生命勁道。在潮水般的掌聲中,陝西人民藝術劇院(以下簡稱“陝西人藝”)話劇《白鹿原》日前落下了第360場的帷幕。繼《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大獲成功後,《主角》和《生命册》兩部“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也將搬上陝西人藝的舞台。

  與此同時,以四川人民藝術劇院為演員班底、根據《塵埃落定》小說改編的同名話劇已經創作完成,今年四月將亮相上海舞台,國內多個城市已開票,未演先熱。

  以“茅盾文學獎”為代表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已經成為不少國內製作人的手邊書。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羅崗教授認為,在現實主義舞台的創作熱潮下,文學力量的回歸,在很大程度上凸顯“劇作家就是文學家”的含金量,讓戲劇重回文學傳統再度成為創作主流。

  “文學流量”為舞台注入綿綿不絕的生命力

  “話劇舞台對文學性呼喚已久。”話劇《塵埃落定》編劇曹路生說。近年來,國內戲劇界反覆掀起對“後戲劇劇場”的討論,其背後隱含著對中國戲劇該怎麼走的真實焦慮與思考。“過去十幾年,國外種種戲劇流派湧入中國,但現在所謂的後現代戲劇也好,後戲劇劇場也好,文學性是大大削減的。”

  作為陝西人藝現任“掌舵人”,李宣深知創作應 “以劇為本,以劇帶人”。面對轉企改制的契機,陝西人藝在一年裡做了12部小劇場話劇,更是傾盡一團之力打造話劇《白鹿原》。要知道,在2009年前的近五年時間裡,陝西人藝連一部小劇場話劇也沒有排演過。

  厚積薄發、摸著石頭過河的《白鹿原》終於成了爆款。“我一直想要流量,終於,流量來了!”李宣對記者說。話劇《白鹿原》的藝術生命來自文學經典,來自觀眾對經典的 “信仰”,這是深邃的文學賦予的市場潛力。“每一個人都有對精神更高層面的向往,可能平時連自己都沒有發覺,一旦碰見了那個對的按鈕,突然就連接上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