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冷鏈食品能不能吃 講科學而不是想當然
http://www.CRNTT.com   2021-01-27 12:21:52


  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由於各地先後出現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的案例,多起本土新增病例也與存放、轉運進口冷鏈食品的庫房相關,不少人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中了進口貨品的“毒”。以冷鏈食品為代表的進口貨品防疫安全問題,引發了一定的焦慮情緒,有許多消費者停止購買進口貨品。

  如何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保障進口貨品安全?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近期播出的央視《新聞調查》採訪了多名專業人士。其中,針對普通消費者最關心的“進口食品能不能買”的問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到目前為止,中國消費了無數的海鮮,買了無數的東西,我只是看概率,因為買了一件國外進來的東西而被感染,到現在為止一例都沒有發生。當這個概率比空難還低的時候,你自己決定。”

  在這段表述中,張文宏並沒有向消費者直接提出建議,而是在提供相關信息後,把決定權交到了消費者自己手中。但是,我們不難讀懂這番話的“潛台詞”:既然從疫情發生到現在,沒有任何一起進口貨品在消費流通環節導致感染的案例發生,那麼在概率意義上,食用進口冷鏈食品的安全是有保證的。

  正如張文宏所舉的“空難”例子,幾乎所有乘坐飛機出行的人都知道空難可能發生,也確實每年都有發生。但由於空難發生的概率足夠低,人們不會因此放棄乘機,或是呼籲有關部門禁止民航事業發展。想要降低空難發生的概率,靠的只能是航空技術的進步和對規範流程的嚴格遵守,而不是控制航班總量。對於進口冷鏈食品,普通消費者大可不必連逛超市都逛得心驚膽戰、草木皆兵。個人當然有不消費進口冷鏈食品的自由,但如果為此憂心忡忡,乃至形成群體恐慌,恐怕不是正確的做法。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對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視,始終奉行精准抗疫、科學抗疫的原則。所謂精准抗疫,就是說抗疫手段的施行要合乎比例,如果為了提高一點微不足道的安全系數,就採取過激手段,無異於“重炮打蚊子”,只會得不償失。科學抗疫,意味著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以科學結論為准繩指導抗疫工作。不論是普通民眾還是一些職能部門,都切忌被一時的恐慌情緒牽著鼻子走,自亂陣腳,作出“想當然”的非理性行為。

  疫情暴發之初,一些非理性的行為讓人記憶猶新。不論驚恐之下的瘋狂搶購物資,還是盲信“雙黃連治新冠”等謠言,又或者是無理歧視湖北籍人士,都是對疫情過度焦慮的表現。這種心態不僅會讓普通人犯錯,還可能導致某些不合理的防疫政策貿然出台,由此造成的次生性危害,無疑不容輕忽。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