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飼料糧安全須在大農業觀下考量
http://www.CRNTT.com   2021-01-30 08:52:12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飼料糧安全長期困擾我國畜牧業發展,成為糧食安全面臨的重要問題。要解決飼料糧安全,一定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要加快發展草業和草食畜牧業,解決畜牧業對飼料糧的過度依賴,從而緩解我國糧食安全壓力。

  從去年以來,玉米和大豆兩大飼料糧呈現價格齊漲、進口創新高的局面,“金玉米”“金大豆”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對象,一些企業甚至採用小麥和稻穀替代飼料。飼料糧安全長期困擾我國畜牧業發展,成為糧食安全面臨的重要問題。發展草業和草食畜牧業,解決畜牧業對飼料糧的過度依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我國糧食安全壓力。

  作為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目前我國生豬養殖業正處於最強“豬周期”階段,飼料糧剛需快速增長,產需缺口擴大。作為飼料糧的主力軍,玉米已經從階段性過剩進入產不足需的新階段,大豆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沒有改變。

  有專家預計,2030年我國糧食總需求量將達峰值,屆時玉米需求將超過3億噸;大豆總需求量接近1.2億噸。飼料糧供給與需求的深刻變化,對糧食安全將形成巨大衝擊。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適度進口飼料糧是確保飼料供應安全無虞的重要途徑。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不確定性增加,必須以穩定國內糧食生產來應對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要在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戰略下,立足國內,利用有限的資源發展飼料糧生產。

  耕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在人多地少、人增地減的國情下,要千方百計挖掘現有耕地潛力,遏制耕地“非農化”,嚴防耕地“非糧化”,有序推進撂荒地利用。需要關注的是,作為飼料糧,玉米與大豆在功能方面具有很強的替代性,但種植區域高度重叠,存在明顯的爭地關係,二者種植面積增減取決於經濟效益。

  2016年至2020年,國家調減玉米播種面積的同時,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連續5年實現增長。去年以來,玉米價格大幅上漲,其經濟效益重回優勢,今年農民種植玉米意願增強。有關部門明確,今年要優化種植結構,增加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大豆種植面積。這可能會加劇玉米與大豆爭地矛盾,甚至會擠壓水稻種植面積。因此,在資源和環境雙重硬約束之下,飼料糧增產空間有限。

  除了耕地,我國還有著廣袤無垠的草原,這是食草家畜的天然“糧倉”。一方面,要解決飼料糧安全,一定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要認識到食物不僅包括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等糧食,還包括肉、蛋、奶等畜產品,發展草業和草食畜牧業等同於增加飼料糧,保護和建設草原就是減輕飼料糧壓力。

  另一方面,要統籌考慮糧食生產與畜牧業、草業的發展,調整農業和畜牧業的結構,增加畜牧業的比重,大力發展非糧飼型畜禽的肉類生產。

  同時,要大力加強草地建設,合理利用草地資源,這既能保障牛羊肉及奶製品的供給安全,提高牧民收入,還有利於減輕高產農區進一步提高糧食單產的壓力。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天然草場一定要加強保護和合理利用,切忌掠奪性開發。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