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90後扶貧幹部的賣貨經
http://www.CRNTT.com   2021-02-03 12:42:25


  中評社北京2月3日電/據新華社報道,新年伊始,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90後”扶貧幹部張海華的土貨銷售迎來新喜:由重慶江北區華新街街道對口援建的“江北·酉陽消費扶貧助農超市”在重慶主城區最繁華的觀音橋商圈開業,不足一個月時間,銷售額達150萬元。

  雖然還是消費扶貧,但已是“老瓶裝新酒”。“我們是想用好的質量、服務和價格把消費扶貧幫扶政策給我們爭取來的銷售渠道鞏固下來,將來不依靠政策,也讓那些單位食堂、企業餐廳離不開我們。”張海華說。

  記者發現,扶貧超市裡銷售的酉陽土雞,腳杆上都戴著二維碼溯源“戒指”,一掃二維碼,就能看到土雞的飼養人、生長環境、淨重、價格。由於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樣一只在普通超市裡賣158元的土雞,在扶貧超市只要110元。

  農村土貨怎樣才能打開市場?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1993年出生的重慶酉陽縣扶貧幹部張海華求解了近6年。

  2015年,剛從北京辭職回到家鄉酉陽縣麻旺鎮光明村做扶貧幹部的張海華,就遇到了扶貧產業土貨難賣的問題。一名貧困戶向她抱怨:“扶貧發的200只鴨子把我家糧倉都快吃光了,但現在10元1只都沒人願意買……”

  雖然最終依靠幹部幫扶,這200只鴨子都賣了出去,但張海華第一次認識到打通農村特色產品進入市場渠道的重要性。

  接下來的時間裡,張海華和扶貧幹部們把大家的關係網、朋友圈發揮到了極致,還創新性地利用互聯網扶貧發起“愛心購”,讓更多愛心人士認養、購買土雞、土豬等特色農產品。那段時間,張海華一走進政府大樓,就有人半開玩笑地問:“今天又來賣啥東西了?”

  “靠人情、獻愛心只能解一時之急,形不成穩定的銷售市場。”在產業扶貧中,張海華發現農村特色產品想要打開市場,根本上要依靠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以及構建完善的銷售渠道保證服務。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