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隆国強:多措並举塑造新优势
http://www.CRNTT.com   2021-02-06 08:49:14


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加快塑造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比较优势发生深刻变化,正处于国际竞争新旧优势转换的关键时期。多措並举加快塑造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是新发展阶段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內在要求和当务之急。

  一、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经济日报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強文章分析,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塑造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首先,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是应对百年大变局的有力武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看,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制成品,主要是在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环节,资本与技术密集的高附加值环节的国际竞争力不強,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贸易逆差很大。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走上出口导向发展道路,著力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这些新兴经济体劳动力成本远低於中国,对中国传统优势产品形成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大国博弈不断加剧,个别西方大国单边发起对华关税战,恶化中国出口产品在其市场的竞争条件,还针对一些高技术领军企业加大打压力度,企图遏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升级;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导致全球经济、贸易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幅度的下降,並将推动全球供应链布局调整。面对全球经济大变局,中国唯有加快塑造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才能扬长补短強弱项,克服“卡脖子”难题,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其次,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內在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內大循环为主体、国內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一方面,塑造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有利于利用外部市场需求,拉动中国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收入水平整体上決定了中国需求结构,但是,中国大量出口面向发达国家市场的高端消费品,使中国消费品生产超越国內收入水平约束,形成世界水平的消费品产业。中国利用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工业化的机遇,出口工程机械等各种装备产品,使中国装备产品能夠在更大市场规模分摊研发成本,从而有力地促进中国装备工业的研发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塑造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有利于促进內外循环良性互动。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国內大循环的畅通,可以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潛力,吸引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加速汇聚;塑造以技术、质量和服务等为內容的国际竞争新优势,能夠以国际循环促进国內大循环效率和水平的提升,改善中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再次,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由之路。世界银行的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共有一百多个经济体先后跨入中等收入行列,但迄今仅有不到10%的经济体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大部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台阶。从国际经验看,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既要保持较快的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又要实现本国竞争优势的升级。如果不能实现国际竞争优势的升级,就会出现本币汇率的贬值,有可能出现以本币计经济增长较快、而以国际硬通货计则经济增长率很低甚至负增长的现象,迟迟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拉美一些经济体长期依赖资源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由於没能实现国际竞争优势的升级,导致对外债台高筑、本币汇率贬值、国內通货膨胀和经济社会动荡。这样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二、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需持之以恒扎实推进

  文章表示,塑造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把握战略重点,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製造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增強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同时,这也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扎实推进的工作,应系统谋划、综合施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