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逐漸融入世界,許多實地到中國的外國人驚訝地發現,無論是新疆西藏等邊疆地區的進步幅度,還是廣大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常常與從西方媒體上獲得的印象大相徑庭。究其原因,是不少西方媒體有意無意讓自己的認知水平落後於中國的發展速度,使得國際輿論中出現“兩個中國”的反差:一個是客觀真實的中國,另一個則是國際上部分戴著“有色眼鏡”人士眼中的中國。
偏見比無知更可怕。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偏見,甚至會影響到他們自己。新冠疫情暴發後,中國在最短時間內採取最嚴格防控措施,把疫情主要控制在了武漢。然而,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為轉移國內抗疫不力,甩鍋中國,編造了各種匪夷所思的謊言。
任孟山分析,媒體之間共享信息越多,各國就可以越快為疫情防控作出充分準備、制定有效對策,從而更好維護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西方一些媒體在報道疫情時偏離事實,傳播充滿政治偏見的謊言,影響了民眾的知情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策制定者和民眾對新冠病毒的輕視和誤判。就連最基本最要害的要不要戴口罩的問題,不同媒體的觀點竟然相左,令普通民眾無所適從,影響了抗疫成效。
加拿大政治理論家貝淡寧注意到,中國從未像現在這樣更大程度地打開大門向世界開放——中國是世界最大貿易國,每年有超過1.3億人次出國旅遊,美國100多萬的外國留學生中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在國內,中國共產黨創造了全球歷史上最為壯觀的經濟增長故事。“不同政治制度各有利弊,大家可以相互學習、求同存異。不能僅僅因為中國不通過西式選舉民主產生領導層,就認為其是‘邪惡的’。用意識形態劃線、以‘民主’VS‘專制’包裝論辯,對理解中國的政治體制無益。”貝淡寧說。
“當前,中國的發展正處於快速上升期和深刻轉型期,西方世界對中國的發展,有關注也有猜疑,有誤讀也有誤導。事實上,西方受眾更加需要一種對中國發展變化的全新解讀,以更為多元的信息形成對當代中國的真實判斷。只有拋開偏見才能讀懂中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說。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的事情中國人最有發言權
國際形勢深刻複雜變化,中國道路成為西方學界和政界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曲解和貶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言論也不絕於耳,這些言論充斥著強烈的西方意識形態偏見。在我們越來越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中西兩種社會制度的意識形態之爭將長期存在,我們必須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