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彌合數字鴻溝 要做加法也要會做減法
http://www.CRNTT.com   2021-02-08 09:11:12


  中評社北京2月8日電/數字時代,以老年人為代表的、不熟悉數字設備使用的群體,如何同等享受數字化帶來的便利,跨越設備、程序、網絡更新迭代帶來的數字障礙和鴻溝?自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來,各地進行了一些探索。廣東省近期優化推出的“粵康碼”,就具有一定的參照價值。

  據媒體報道,1月28日春運首日,用身份證核驗健康碼的“健康防疫核驗系統”在廣東省汽車客運站長者綠色通道正式啟用。乘客只需將身份證放在識別設備上方停留2秒,“粵康碼”信息就會實時出現在電腦屏幕上,確保綠碼旅客可以快速有序通行。“粵康碼”系統操作簡單安全高效,無須手機掃碼,只需刷身份證就能通行,確保人、證、碼“三合一”查驗,避免個人信息洩露。

  去年以來,數字技術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等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老齡群體因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不會掃描二維碼等,導致無法正常參加社會活動。數據顯示,我國共有2.54億老年人,其中只有6000餘萬人是網民,換言之,大約四分之三的老年人不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上網。這是技術發展進程中典型的“數字鴻溝”現象。這提醒我們,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也應適時適景放慢腳步,等等那些已經或正在被數字時代邊緣化的老年人,為他們提供更多便利,保障他們享受應有的權利。

  民有所呼,當有所應。作為對這些切實的民生需求的呼應,國務院辦公廳專門發文要求各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解決“數字鴻溝”相關問題。工信部也針對這一問題提出專項行動方案,要求互聯網公司和公共服務網站等降低使用門檻和障礙,提升數字技術應用等適老化水平及無障礙普及率。對此,廣東、四川等多個省份都推出了適老版的健康碼。

  作為中國民眾最重要的個人證件,身份證在公民出行和商業服務中使用頻率最高,因此身份證的數字化也最有價值。按照目前通行的查驗各種手機健康碼的做法,要經過下載小程序、獲取相關健康碼、亮碼、掃碼等一系列操作,對於老年人而言過於複雜。而“粵康碼”通過與身份證的結合,能夠有效解決疫情背景下健康防疫和老人出行的矛盾。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啟示,科技向善其實可以很簡單,不僅要學會做加法,也要學會做減法。數字化時代,不是遇到問題就想著推出一款新產品、一項新功能,利用已有的基礎設施,既能減少開發成本,又能有效解決問題。

  如果說疫情初期,防疫效率是優先追求,想要借力數字技術加強疫情防控水平的話,在疫情防控機制日益完善的今天,我們理應將公共服務和治理的便利性和公平性納入視野,並調高其優先級。通過科技提升民眾福利,讓科技向善成為數字社會的共同準則,應該成為社會發展的基本目標。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鐘鴻鈞(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