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趙春山建議:以“事務性協商”啟動兩岸對話
http://www.CRNTT.com   2021-02-19 10:28:43


 
  其次,民共過往也有交手的經驗,並未受到“九二共識”的制約。陳水扁2000年執政,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就順利推動“小三通”,並於2003年1月26日,完成兩岸“包機直航”的佳作。

  再次,兩岸“海基會”、“海協會”的組成,就是當初為了避開官方接觸而設立的“白手套”,故不應落至目前“已讀不回”的下場。我認為兩會的功能是“為人民服務”,應該讓它們動起來!

  最後,兩岸智庫經過數十年的交往,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公誼私交,不應受政治因素影響,而有動輒得咎之感。即使智庫背後帶有官方色彩,那又何妨?這樣不是更能夠提供建言,更有落實為政策的可能性嗎?

  從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以來,兩岸政治敵對已造成兩岸民意對撞的惡性循環,網路上充斥打殺謾罵之聲。但調查顯示,在世界多處瀰漫“反中”的氣氛下,台灣民眾反而是對中國大陸最友善的。如果文化落實於日常生活當中,則台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留,絕不少於中國大陸。這不是任何“去中國化”的意圖所能辦到的。

  我一直相信,兩岸的問題自己無力解決,要聽別人“說三道四”,那是兩岸執政者的恥辱;兩岸非要兵戎相見才能解決問題,那是兩岸人民的悲哀。我要再次提醒,對蔡英文而言,今年(2021)年是與對岸展開對話的唯一機會;否則明年(2022)台灣進入選季後,她任內的大陸政策將會是一張“傷痕累累”的成績單。對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而言,他或許有較多的選擇空間,在對台政策的成績單上補白,但將面對一個不介入卻也不會袖手旁觀的美國。

  兩岸執政當局目前最大的共識是交流。台灣推動交流是求生存,中國大陸推動交流是為發展。我希望,對岸基於民族利益的考量,視台灣生存有利於大陸的發展;台灣基於民之所欲的考量,視大陸發展有利於台灣的生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