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新春伊始,京津冀協同發展又傳來好消息,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基地一期工程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
按照規劃,這個位於天津市武清區的大數據基地,是京津冀城市群裡規模和技術領先的新型基礎設施及智能計算中心,2022年全部投產後,將以12棟數據中心提供超過4.2萬個機架和50萬台服務器,既能提升天津的通信網絡地位,拉動當地的智能裝備製造,又可作為京津冀全域的重要節點,為北京的互聯網公司、中關村濱海科技園的創業者、雄安新區的“智慧城市”等服務對象提供源源不絕的算力。
數字經濟、科技賦能,無疑是京津冀強強聯合。京津擁有強大的信息產業、豐富的科教資源,河北則有著大量的製造企業,過去,限於算力不足,許多大數據無法及時得到分析處理,未能充分挖掘其中的價值;一些基於數據的創意也無法落地,沒能有效轉化為生產效率。著眼於此,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於2016年底啟動建設。作為全國唯一跨區域建設的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因地制宜”成為其一大特色。比如,在清潔能源豐富、平均氣溫較低的張家口,“中國數壩”冉冉升起;又如,依托普寧機場、京沈高鐵帶來的交通優勢,承德縣正式成為“大數據小鎮”;再如,隨著我國新一代超算“天河三號”的建成投用,天津的大數據配套產業方興未艾……目前,環京大數據基礎設施支撐帶雛形初顯,京津冀數據資源的流動愈發順暢。便民服務“一網通辦”,電子病歷全面共享,高速路況實時分析……京津冀大數據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三地群眾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發展紅利。
當然,大數據產業雖得到快速發展,但許多數據處理設備的核心部件、關鍵技術仍未實現“技術自主”,過於依賴進口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數據安全隱患;與市場需要相比,不少地方還存在著大數據人才“招聘難”“留人難”,沒有充分發揮硬件效能。克服這些不利因素,需要大力推進協同,北京充分利用產學研和人才優勢,積極牽線搭橋,繼續促進智力資源跨地區流動,以協同機制進一步激活數據產業這一池春水,讓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有機構預測,今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超過八千億元,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也將迎來成立五周年。願三地緊抓機遇,加速建設,讓大數據產業成為京津冀地區的一張“金名片”,助力協同發展走向縱深。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