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發現,這些正是各地抓緊布局落子之處。比如,湖北提出,完善武漢城市圈協同聯動機制,推動優勢產業鏈圈內延伸,建設城市圈大通道;江西提出,推進大南昌都市圈城際軌道規劃設計、開工建設。
提升發展整體效能
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發展中,各城市如何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從而培育更多增長極和動力源?
記者盤點發現,高質量發展、協調融合、提升能級等,成為各地部署相關工作時的關鍵詞。
“城市群、都市圈要實現中心城市與其他各類大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中心城市要發揮關鍵作用。”在馮奎看來,中心城市應有權、有為、有擔當。建議給予中心城市更多的綜合授權,使其在要素市場化配置、營商環境、科技創新、對外開放、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有更多自主權。
馬慶斌表示,城市群、都市圈的要義在於形成有機體系,既需要中心城市發揮“龍頭”作用,也要有甘於做“龍尾”的中小城市。應更加注重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規劃,在大中小城市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良性競爭合作。
記者注意到,在部署“十四五”時期及2021年工作時,多地提出了面向更高水平的發展目標。例如,北京提出,推動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主幹構架基本形成;上海提出,到2035年,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引領城市。
“我國的一些城市群、都市圈,論其面積、人口、經濟總量規模等指標,已接近世界領先的程度。但在發展質量方面,距世界一流城市群、都市圈還有較大距離。特別是在一些城市群中,既有的產業和城市發展路徑越來越受到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天花板’的約束效應越來越大。”馮奎認為,在此背景下,就必須走出創新發展的路徑,高點定位、創新引領,實現都市圈、城市群由大到強、由強到優的跨越。在具體實施中,必須緊抓創新主線,建設創新性的產業群和城市群,建設高質量的區域創新系統。
馬慶斌認為,城市群、都市圈應打造更加包容、公平、便利,更高質量的、城鄉融合的公共服務體系,更好服務建設以人為核心的城市人居環境。在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上“更上一層樓”,提高對世界一流技術、人才、企業的吸引力,打造培育新時期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新平台。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熊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