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1.3萬億斤”的分量
http://www.CRNTT.com   2021-03-10 09:10:23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這是一項沉甸甸的指標,1.3萬億斤,既是過去6年中國糧食產量所站上的台階,也是“十四五”時期實施糧食安全戰略的要求。實現這樣的預期目標才能築牢擁有14億多人口大國的“三農”根基,使得發展之基更深厚、社會之基更穩固。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喬金亮評論文章表示,去年糧食產量超過1.3萬億斤,殊為不易。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農戶下田、農資下鄉一度面臨阻滯,春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國家強化政策扶持,對各省份下達糧食面積、產量指標,部署打通堵點、破解痛點、攻下難點。各地圍繞春耕、“三夏”、“三秋”關鍵農時,加強物資調度,推進科技創新,強化田間管理,確保糧食生產順利進行。經過上下努力,最終成功戰勝南方洪澇、北方伏旱、東北台風的威脅,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3390億斤,再創歷史新高。以此計算,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0公斤,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也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

  文章指出,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產量不能掉下來。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仍在持續,世界糧食減產和供應鏈斷裂的風險依然存在。對中國來說,現在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總體還是緊平衡,隨著人口增長和消費升級,未來一個時期糧食需求還會剛性增長。因此,必須不斷打牢糧食安全的基礎,以國內糧食生產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農產品保供穩價就有了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就有了穩定的後方,也為穩全局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文章認為,由全面小康邁向全面現代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農產品和糧食供給也要隨之而變。展望“十四五”,要把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不僅意味著要緊緊扭住耕地和種子兩大關鍵要害,全面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落地,鞏固糧食產能、奪取糧食豐收,還意味著要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優化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增加優質綠色和特色農產品供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