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超表示,現階段,我國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國有企業在跨越關口、邁向高質量發展方面要發揮引領和表率作用。隨著今年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以及相關央企、國有企業先後提出推動國有企業上市的“KPI”指標,這顯然也預示著國企上市已成為本輪國企改革的另一關鍵手段。
除了上市外,《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動下,部分上市公司的企業性質也在發生改變。據Wind數據統計,以實際發生日期為准,去年共有327家上市公司實控人發生變更,其中,多家民企“變身”國企。
而除了混改推動下的民企、國企融合發展外,記者注意到,為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質增效,稍早前上海市國資委提出,支持和引導國有股東持股比例較高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作為重要積極股東參與公司治理,實施“二次混改”。
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二次混改”或是“雙向混改”,通過引入具有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作為重要的公司股東,充分利用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多樣化的投資組合和風險利益共擔機制,有利於促進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體系、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機制,加強資產盤活、資源整合、架構重整、價值管理,提升企業活力和決策效率,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質增效,推動國企管理和國資管理體制進一步創新。
“混”是股權結構的變動,“改”則是治理結構的完善。談及下一階段國企混改在“改”方面還有哪些發力點時,劉興國認為,一是加快完善公司治理與管理,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有企業制度;二是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優化內部激勵約束機制;三是深化董事會授權改革,加快落實市場化聘任與職業經理人制度;四是加快資本布局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提升資產質量;五是構建適合混改企業新特征的國有資本監管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