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築火災“防”比“救”更重要
記者日前探訪北京市朝陽區一座地標建築,該建築高數百米,超過百層,有8個避難層和11部消防電梯。在負一樓中控室,記者看到,大樓使用了傳統煙感系統和“火眼”智能防火監控系統,整棟樓安裝上萬個煙感器,175個紅外熱成像監控設備。
大樓安全保障部負責人介紹,“火眼”主要利用紅外熱成像攝像頭對大廈內空調機房、配電室、電梯機房、冷卻塔等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大樓還配備有專職消防員,以及由200多名機電維修等技術人員組成的消防技術處置隊。
除了高層建築自身提升消防能力,一些大城市的消防裝備也不斷升級。但消防專業人士表示,儘管裝備不斷高端化,但高層建築火災救援難度依然很大。
以目前國內最高消防雲梯車101米搶險登高平台消防車為例,該裝備理論上可救援約35層樓的高度,但其使用受到多方面限制。比如,救援時遇到樓層夾角,雲梯最多只能到90多米,而且裝備體型龐大,車長16.3米、高4米、重63噸,兩側共16個輪胎,輪胎直徑達到1米多,對道路寬度和承重均有很高要求。由於價格高昂,一個省也就裝備1到2台。
上海市靜安區消防救援支隊防火處工程師史健麗告訴記者,出動特種車需考慮行駛道路的承重、淨高、寬度,停靠地的操作空間、地面承重以及風力影響等,舉高出水滅火時還需考慮與內部內攻滅火的配合,射水位置不當或時機把握不准會造成火勢往高樓內部蔓延。
在眾鑫大廈火災救援現場,101米搶險登高平台消防車只能在路面較寬的建設大街上展開,儘管對火勢起到壓製作用,但面對快速蔓延的火勢和樓體多個外立面,也是“顧得了這一面,顧不了那一面”。現場其他重型消防裝備也只能救到五六十米的高度。同時,大廈周邊樹木及電線交叉縱橫,也讓救援作業空間受到限制。
|